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所见》课堂实录    王惠

(2013-12-25 09:34:07)
标签:

教育

分类: 中年级组

《所见》课堂实录

      郑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  王惠

    师:上课!

师:在一个炎热的夏天中午,诗人袁枚走在乡野的林阴小路上,一幅动人的画面映入了他的视线。于是,他就用笔记录下来,写成了一首小诗(板书),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

生:《所见》。(板书)

师:同学们知道“见”是什么意思吗?

生:看见。

师:为什么是看见呢?我们来看看“见”字原来的写法——見。 (课件)儿指人,目指望人的眼睛,一个人睁大眼睛在干什么?

生:看。

师:“所见”就是?

1:所看见的。

2:所看见的画。

3:所看见的事情。

4:所看见的情景。

师:那是谁看见的情景呢?

生:诗人袁枚所看见的情景。

师:如果我们能在前面加上作者的名字,在后面补充他所见到的事物,这样理解题目的意思就更清楚、完整了。谁来完整的说说题目的意思?

师:那么诗人到底看到了怎样的情景?请同学们根据读诗的要求,自己试着读读这首诗。(课件)

生:自由读诗。

师:读好了吗?那我们就来检查检查,请同桌两个互相读读,看看还有哪个字、哪句诗是需要你帮他纠正的?

生:同桌互读。

师: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大家来检测一下你的自读情况。

1

师:看来这首诗你读得顺口了,清爽了。谁再试一试?

2

师:声音响亮。还有谁想读?那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诗,共同感受一下,诗人袁枚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齐读

师:依据诗歌文字描述的情景,在头脑中画画,这是非常好的读书方法。但如果我们能够把刚才脑海中产生的画面再用语言描述出来,那就更了不起啦。现在请你静静地再来默读这首诗,边读边思考:通过默读,你都读懂了什么?(生默读)

1我读懂了牧童骑着黄牛,他还唱着歌,想要捕捉蝉。然后他就忽然闭上嘴巴,站在那儿不动。

2牧童骑着黄牛,他的歌声很大,整个林子都能听见。他下意识地去捕蝉,突然就站在原地不唱了。

师:这里没有说声音很大,你怎么体会到声音很大的?

生:振林樾。

师:依据文字来体会,这也是非常好的读书方法。那同学们再来看看,还有哪些是你刚才没有读懂的?可以提提问题。

生:“樾”是什么意思?“林樾”又是什么意思?

生:“意欲”什么意思?

师:提出问题,就要解决问题。回忆一下,我们平时背诵《疯狂背古诗》时,谁注意过每一页的左下角通常都有几行——

生:一些不容易懂的字的注音、意思。

师:这些不好理解的字或者词,把它标注出来意思,我们称之为注释。今天王老师就以注释的形式把刚才同学们提出的不理解的地方标注了出来。现在请同学们借助注释,再来体会体会这首诗,到底讲了什么意思?

生:自己张嘴说说。

师:读懂了吗?看来借助注释是我们读懂古诗的好方法。谁来借助注释,给大家说说你体会到的这首诗的大致意思?

指名描述。

师:接下来请每一位同学都试着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自由说

师:那作者到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现在古诗的意思我们理解,也看到了画面,现在谁能再来读读这首诗,看看这个时候我们又能怎样读呢?

自由读

师:谁来把你理解到的意思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指名读

师:听了你的朗读,王老师听出你特别想捕捉这只鸣叫的蝉。还有谁想试试?

指名读

师:说到这里,好像这首诗我们已经读懂了,其实还远远不够。那王老师针对第一句诗,就有很多问题想要问问大家,看看谁最善于思考。(课件)

出示:什么样的牧童?骑着一头怎样的黄牛?走在一条什么样的林间小路上?

1:很悠闲的牧童,他也没有什么事做,就骑着一头很强壮的黄牛,唱着歌,走在树阴下的一条小路上。

师:沿着问题进行想象,谁脑海中还出现了不一样的画面?

2可爱的牧童骑着一头剽悍强壮的黄牛,走在一条幽静的林间小路上。

3顽皮的牧童穿着蓝色的大褂,骑着一头任劳任怨、腿粗如桩的黄牛,走在弯弯曲曲、凹凸不平的林间小路上。

师:“蓝色的大褂”抓住了牧童的穿着,“悠闲”抓住了牧童的神情,“剽悍强壮”抓住了黄牛的特点,这样的描述就更精当、准确,能让我们眼前浮现出牧童的形象。谁能按照王老师领着大家学习第一句的方法,对后面三句诗试着提提问题。看能提出哪些问题?

生:牧童唱着怎样的歌?

生:牧童为什么想去捕蝉?

生:牧童为什么要站在那儿不动?站在那儿时又有什么动作、神情、想法?

师:请同学们选择其中的一两个问题静静的思考,并大胆地想象,可以自己试着说一说。

师:想好了吗?小组间交流一下,看谁想象的最合理,表述的最清楚。

讨论交流

师:按照诗文的顺序,谁来说说牧童唱着怎样的歌?在林间怎样回荡?

1牧童唱着欢快悠扬的歌声在密林中回荡。

2牧童唱一句,树林就回一句。

3牧童唱着美妙的歌,在曲径通幽的小路上走。

师:那牧童为什么突然间闭上嘴不唱歌,停到那儿?

生:牧童侧耳细听,听到了蝉在鸣叫。然后不唱歌,是害怕惊走了禅,因为他想去捉蝉。

师:结合生活实际,想一想平时我们捉蝴蝶、蜻蜓时会有哪些动作、神态?

1会偷偷的。

2会蹑手蹑脚的。

3像猫抓鸟那样,轻轻地先跑过去,然后再猛地一抓。

师:如果你是牧童,会怎样捕捉这只鸣叫的蝉呢?

1我屏住呼吸,睁大眼睛,脚步慢慢地靠近那棵大树。然后睁大眼睛看着那只蝉,把手里的小鞭子举起来,想要把蝉赶下来。结果蝉飞走了,牧童心里十分难过,太可惜了。

师:老师提一个更高的要求,谁能够完整的描述一下这生动的画面?(先自由说)

1一个非常悠闲的牧童唱着歌,这树林和他一起歌唱着。他突然看见一只鸣叫的蝉,于是蹑手蹑脚,屏住呼吸,睁大眼睛去捕捉它。挥起手中的小网,猛地一扑,抓住了他,心里默默的高兴。

2悠闲地一个牧童,骑在一头剽悍强壮的黄牛上,悠闲地走在密林深处的小路上。他看着密林中的景象,心境很开阔,于是他就唱起了嘹亮的歌声。他的歌声传到了很远的树阴下,又震起了回声。突然,他听到了蝉在叫,连忙去寻找。他很想捕捉这只蝉,于是他悄悄地从牛背上爬下来,把牛拴在旁边的树上,这样牛就不会发出一点声音(惊走知了)。他赶忙站在树下,闭上口,眼睛直盯盯地看着知了,怕它飞走了。幸好那只蝉没有飞走,牧童悄悄地、蹑手蹑脚地走过去,伸出双手,一下把它扣住了。牧童把这只小蝉装进笼子里,一边玩着,一边继续走着,歌声又继续在林间回荡。

师:这个小牧童心思特别细腻,不管结果这只蝉是捉住了,还是飞走了,小牧童的生活都是那么的悠闲、自在、美好。你们想不想过上这样的生活?

生:想。

师:让我们带着对这种美好生活的向往,自己再来读读这首诗。

自由练读。

师: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指名读。

师:后面声音为什么读得小了?

生:因为怕把蝉惊跑。

师:那我们一起来读读,好吧?

齐读。

师:生活中正是有了这许多的愉悦与向往,诗人袁枚才会看到这一幕时,把这瞬间定格为永恒。那现在你看着这样的画面,把我们今天所学的这首诗再次用文字还原出来吗?(板书)谁来试着背一背?

指名背诵。

师:其实,除了古诗,还有书法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尤其是书法能够将古诗的魅力在笔墨中呈现。由于时间关系,王老师给大家发的临字帖当作今天的作业。课下工工整整地临摹我校书法家赵鹏杰老师的帖,看看谁能够成为我们班的小小书法家。

师:今天我们在诗与画,画与诗中走了个来回,感受到极平常极普通的字词带给我们许多新意和无穷的妙趣。诗人袁枚在《随园诗话》中有140多首专为画而题写的诗,《题画》就是其中的一首。课下也想请同学们按照我们今天的学习方法:1.参看注释;2.提问(题)想画(面);3.反复诵读。来自己试着学学这首诗。这节课我们就学到这里,下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