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也可以用问句?
(2010-12-28 21:05:05)
标签:
杂谈 |
目标也可以用问句?
教学单元名称: 生活中的角
你的姓名: ____贺红晓_____
日期: _
所教科目:
所教年级:
学生情况:____都是优等生(
重点班);
√
单元大约所需时间:1—3课时
主要可以使用的资料/资源:学生生活经验、教材、课件、生活中的各种物体等
简单摘要(用三到五句话描述单元内容):
小学生将在这个教学单元中,对角这个概念形成初步的理解。他们将能够从生活中的各种物体上辨认哪些是生活中的角,哪些是数学意义上的角。同时,他们也能够按照一定的标准对角进行分类。
(可选部分)贯穿线索(整个学年或整个课程要达到的重要、总体理解目标。这些目标在整个学年或整个课程中保持不变。)
1.问句形式:你能标出一些图形中的角吗?
陈述句形式:学生将结合生活经验直观认识角。
2.问句形式:请你先做一做再想一想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陈述句形式:学生将理解角的大小与角两边的张口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3.问句形式:你能说一说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直角、锐角、钝角?
陈述句形式:学生将开始理解和领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
(用你所教学科里的一个词组或是概念写下你的启发性论题。)
1.中心性:你的论题在哪一个学科中起中心作用?你为什么认为这个论题对你所教的科目起重要的中心作用?
2.吸引力:为什么这个论题会吸引你和你的学生,或是有潜质让你的学生感兴趣?你将如何使这个论题吸引学生?
3.资源易得性:请给出2-3个与这个论题相关的、可供你和学生使用的具体资源。
4.联系性:这个论题和本学科的其他论题、其他学科、以及课外生活有怎样的联系?
5.挑战:描述学生可能遇到的“棘手的地方”-- 学生在理解这个论题时将遇到的困难,你在设计这个教学单元时将如何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困难?
你的总结性反思:(简要总结你上述五个方面的分析中的主要论点,并着重一、两个方面,解释为什么这是一个好的启发性论题。)
单元理解目标 – 这个教学单元(通常需要3-5堂课)要达到的目标。
目标1 问句: 你能标出一些图形中的角吗? 陈述句: 学生将理解
|
目标2
问句:
请你先做一做再想一想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陈述句:
学生将理解 · |
目标3理解和领会数学的实用价值 问句: 你能说一说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直角、锐角、钝角? 陈述句: 学生将理解 · |
理解活动 … 和 … 持续性评估
理解目标 (理解活动针对的是哪个单元理解目标?把理解目标的数字写在这里,如理解目标1) |
理解活动 (学生们将说、做、制造出的作品,从中表明他们对理解目标的理解程度) |
持续性评价 (你怎么知道他们理解了?对每一个理解活动,评价者将使用哪些标准来评价?请举例说明,评价者期望看到学生做或说的内容,或者评价者使用的衡量学生学习成果(如产品、演示等)的评价标准。) |
理解目标一: |
指出主题图中藏着的角。 标出平面图形中的角。 |
评价者是谁?教师、学生 如何评价?回答、题目完成情况 评价什么?是否能找到数学意义上的角 评价标准是什么?是否为正确的数学意义上的角 |
理解目标二: |
制作活动角,并利用活动角进行活动,小组讨论交流,得出角的大小与边的张口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
评价者是谁?教师、学生 如何评价?操作、展示、汇报 评价什么?对角大小意义的理解 评价标准是什么?角的本质特征 |
理解目标三: |
认识三角板上的三个角 以三角板上的直角为标准,分出锐角、直角和钝角并及时进行判断 分别画一个锐角、直角和钝角 |
评价者是谁?教师、学生 如何评价?回答、操作、指认、题目完成情况 评价什么?是否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 评价标准是什么?是否能够准确判断三种类型的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