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周长》说课稿
王运娜
一、说教材。
《什么是周长》是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课本44、45页。本节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开始学习的。是学生以后学习各种图形周长计算的基础,也是几何知识的重要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能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说出什么是周长;能测量并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对具体事物或图形开展观察、度量、计算,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认识周长的含义,探索求平面图形的周长的方法,并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事物和图形表述周长的含义。
教学难点:掌握测量周长的方法。
四、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设计:综合运用“活动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和“课堂讨论法”等方法进行教学。
学法指导:引导学生通过开展观察、操作、探索、交流等活动,在“做数学”的过程中掌握知识。
学法主要体现如下两大特色:
1、让全班学生动口、动脑、动手、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全过程。
2、体现“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五、说教学流程。
本节课我设计了“设境激趣,导入新课——操作探究,构建新知——运用知识,深化认识——课堂总结,拓展延伸”这四个环节进行教学。教学基本程序如下:
(一)设境激趣,导入新课
活动一:看一看,比一比
上课一开始,我利用课件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具体生动的情境:“同学们,动物园里今天要举行运动会,两只蚂蚁正在赛跑呢,请看!”(课件演示两只蚂蚁分别在树叶上爬过的情境。)
生动有趣的画面,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同学们围绕“谁最快跑完树叶的一周”这个问题,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从而发现:2号蚂蚁从起点出发,但不是沿着树叶的边线走,它跑的并不是树叶的一周。而
1号蚂蚁从起点出发,沿着树叶的边线走,又回到了起点,跑的才是树叶的一周。
这样设计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理解“树叶的一周”的含义,从而初步建立周长的表象,为下面学习什么是周长做好必要的铺垫。
二、操作探究,构建新知。
活动二:描一描,说一说
“小朋友们,现在请你从收集到的树叶中挑一片,在一张纸上用一笔描出它的一周的边线。”
在学生独立活动之后,我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说 “是怎样描的”
。(投影仪展示。)学生在描的时候可能会有不同的起点,这时老师着重引导学生明确:不管从哪里开始描,最后都要回到起点。从而渗透“周长是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的含义。
在学生经历了上述活动后,教师小结并板书:树叶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
紧接着我请学生翻开课本45页,做练一练1,用彩笔描出下面图形的边线,当学生描完后,让学生自己根据树叶的周长说一说,最后总结出: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然后教师板书: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这个环节从物体表面的周长拓展到其它图形的周长,让学生在看、描、说等活动中,理解“什么是周长”,从而建立平面图形周长的概念。
活动三:找一找,摸一摸。
在学生对周长的含义有了初步的认识后,让学生从生活中找一个物体,或者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说说“什么是周长”,例如:数学书封面一周的长度,就是数学书封面的周长;课桌面一周的长度,就是课桌面的周长;三角形一周的长度,就是三角形的周长;长方形一周的长度,就是长方形的周长……等等。
通过这个活动,使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什么是周长”,而且感受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运用知识,深化认识。
创设“闯关”情境,激发学生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下面的学习中去。
第一关:先描出下面图形的周长,并说一说什么是它的周长,然后在量一量,计算它们的周长。(采用学生学过的规则图形。)通过这个练习,加深学生对周长含义的理解。
第二关:
课件出示3条大、中、小码数不同的裤子,并标出每一个码数的尺寸范围。
“商店有大、中、小码三种型号的裤子,王老师想买一条,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我适合穿什么码的呢?”引导学生说出要量腰围,让一位同学来量一量自己的腰围。“那同学们想知道自己的腰围吗?”
教师指导学生互相合作,量出同桌的腰围。
这个练习设计,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同时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三关:
怎样计算圆的周长呢?先让学生想一想,然后借助学具,采用适当的方法,小组合作。量圆这样的曲线图形的周长是难点,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探究,找出测量圆的周长的一般方法:可以用线围圆一周,这条线的长就是圆的周长。也可以在圆某个位置做个记号,把圆形滚动一周,量出这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圆形的周长。这个练习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开动学生的大脑。
第四关:
课本45页第三题,每小题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长吗?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先作出自己的判断,再在小组中交流讨论,在班级发言时,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示平移边线的过程,直观地让学生看出第一组的两个图形的周长不一样,第二题的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
设计这个练习,让学生感受平移的数学思想,培养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我设计了下面两个问题进行课堂小结:
①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②有关周长的知识,你还想知道什么?
这样的小结,可把本节所学的知识、技能及思维方法进行归纳梳理。
课后练习:课后找一片自己最喜欢的树叶测量它的周长
。
这样从课内拓展到课外,既丰富了教材内容,又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无限延伸。
六、说板书设计。
什么是周长
树叶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
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这样的板书设计,既简单明了,又突出了重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