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打个招呼

(2014-02-08 11:12:45)
标签:

杂谈

分类: 感悟
打个招呼

    单位新人辈出,电梯门前、楼梯口、走廊间,经常闪过新鲜面孔。他们迎面向我走来,或者我朝他们走去,我们擦肩而过,谁都没理谁。我是想对他或她微笑一下甚至说声“你好”的,但他或她走近我时都没看我一眼,我就将那个像涟渏一样正在泛开来的微笑赶紧收敛进皮层保存了,将那声“你好”像吞唾液一样咽进了肚子。
    这些小年轻我大多不认识,他们当然更不认识我啦。后来大概知道谁是谁了,但我与这些小年轻没有工作上的直接关联,所以我们虽相互有点认识但都不熟悉。再后来碰到的次数多了,我越来越感觉应该打个招呼,至少给一个微笑,表示有缘在同一个单位工作的友好。我这人有个习惯,若碰见认识的人或者似乎相识的人,禁不住要招呼一下,哪怕微笑一下,擦肩而过视而不见感觉很不是滋味,好像我亏欠了对方什么。有一次我居然对一个似乎认识的路人微笑着打招呼,那人走了好远还在狐疑地回头看我。后来我发现是我认错人了,害他走路不顺。不知我的这种习惯是否是一种“毛病”。
    我的愧疚之心越积越重。我觉得应该原谅这些小年轻,他们与我的儿子年纪相仿,在我眼里他们还都是“孩子”,就像当年进单位工作不久的我。而我,已是年过半百的人了,应该有宽容慈爱之心,应该主动与“孩子”们做朋友。所以,我得主动与小年轻们打个招呼。
    有一日,电梯门前,我遇见一张有点认识但还不熟悉的新鲜面孔。电梯从高处嗖嗖地往下降,我俩并排站在电梯门口。我欲对他微笑,我将“你好”两个字含在嘴巴里了。他没看我一眼,我欲言又止,浑身不自在。我们两个人像两只哑巴站着,等电梯降落。我将目光转向电子屏,盯着红色数字慢慢地闪烁一层一层地变化,他埋头拨弄着手机。我不习惯这样,觉得很别扭。电梯门终于打开了,小年轻敏捷地入内,我尾随进入。小年轻按了下楼层按键,然后继续玩他的手机,我也伸手按下我要去的楼层。电梯门又开了,小年轻迅速出门,往楼道深处走去。我知道他是哪个部门的,我在想着:他可能不认识我吧?工作时间蛮久了,可能还不认识吗?电梯门哐啷一下关闭,理智地将我的视线切断。
    我告诫自己,不要跟小年轻计较,我应该保持长者的风度。
    走廊不长,碰见几个老同事,我们相互招呼着,说着俏皮话,一下子回到友善的氛围里。从女卫生间里走出又一张新鲜面孔,朝我这边走来。女人年轻就是优势啊,看她楚楚动人的样子,谁都想多瞄上一眼。我的眼睛瞟向她,我的微笑从脸皮里一圈圈泛出皮层,逐渐形成涟渏,我终于说出“你好”。她走过来,看我一眼,目光迅即移开,从我身边闪过,留下些许香味,很快隐入办公室。老同事朝我诡秘地笑了一下,我没弄懂他笑里的意思。我说了句“新来的不认识”,给自己解了围。
    赶紧回自己办公室,在电脑上瞎点,心里似乎有残渣泛起、漂浮。
    打个招呼有那么难吗?我不知道在问自己还是问别人。
    想起自己当年刚上班时,每天主动给办公室打扫卫生,帮老同志拎开水。路上碰到同事以及所有认识的人,主动打个招呼,他们报以友善的微笑。我的招呼都是情不自禁的,我觉得他们给予我的微笑也是从心里发出的,所以感觉特别友善和温暖。后来,我虽然不再经常打扫办公室了,与老同志们也熟悉了不讲客套了,但基本的礼貌一直保持着,养成了见人打招呼的习惯。我发现,我的绝大多数的同事们朋友们都有此习惯,他们甚至比我更友善更讲究规矩。
    这是一个好习惯,还是一种累赘和罗嗦?在走过了数十年人生路后,我反思这样一个最基础的问题。这个问题早在被爸妈抱在怀里时就给过答案,幼儿园阿姨又作了进一步诠释。
    我将心头漂浮的残渣捞去,然后很友善地提醒自己:不要小心眼地跟“孩子”们计较,不要婆婆妈妈地拘泥于细枝末节,不要患得患失地计较或许早已过时了的“小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门铃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