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只眼睛
A
7月22日那天,亿万双眼睛注视着天;天公却在笑看大地。
天上,正在上演百年一遇的天文奇观;地上,正在演绎群雄逐日的人文大戏。
看天上,天上便抖落无数的星星,经过紫外线历炼后,变成了无数篇文字和无数张图片,象星空一样布满在电视、报纸和网络上。
那看地上呢?那个时间还有心思看地上吗?
就看你长了几只眼睛。
B
22日当天草就一篇博文《日全食感受一种气氛》,文尾想添加一张相关的照片,去各大网站借用,搜寻结果基本上是清一色的天景,各路高手八仙过海,拍出了异彩纷呈的太阳和月亮。但一路看下来,还是觉得眼困,因为大同小异,总是觉得少了点什么。
少了点什么呢?
那个时间我们在哪里?在干什么?怎么干?干出了什么状态?
C
今日浏览网络,看到嘉兴日报头版一张竖排的大幅照片,题为《日食成就“日牙”鹭鸟趁“夜”归巢》,在一片漆黑的天际下,一只鹭鸟误以为晚上了,赶紧回飞归巢。想必拍摄者当时也在抢拍天上的景像,但他多准备了一只眼睛,用来观察天底下的景象,于是就抓拍到了这张与众不同的照片,让我观后为之一震。
震动从何而来?我浏览了那么多精彩的天象照片,为何没有震动一下,而这张间接于日全食主题的照片,却让我震动?
D
生活中经常遇到有趣的事情。
当绝大多数人还穿着中山装的时候,某个人穿西装上街,引来无数目光;
当所有的美女染上了黄发逍遥过市时,有一位貌不出众的才女逆道而行,将头发染成了黑亮,结果招来无数眼球追求者,冷落了那帮黄发美女;
天天吃着山珍海味,味同嚼腊,偶尔吃一次农家土菜,香气扑鼻;
成群的人赶去抢购房子的时候,肯定不是买房的时候;
所有的人不敢补仓的时候,正是炒股的大好时机;
所有的人都说好的时候,你若发现其不好,那是独到发现;
所有的人都说不好的时候,你若发现其好,就是发掘了闪光点……
E
日全食,赶天文大集。
将目光瞄准天象,是主题所在。
倘若多带一只眼睛呢?将目光扫视一下天底下的大地,或许有意外收获。《日食成就“日牙”鹭鸟趁“夜”归巢》照片就是例证。
欣喜的是,我今天在《嘉兴日报》四版五版上连续浏览到了两个以《天黑了》为主题的图文专版,还有《嘉兴在线》也刊发了一组由记者唐南拍摄的关注地上景象的照片。
关注地上,就是关注天文景观下面的人文景观,这是在百年难遇的时刻,我们的媒体、媒体人以及所有大众,往往忽略和轻视的。
重视了,抓住了,说明有“另一只眼睛”。
F
人只长两只眼睛。
两只眼睛的任务很重,需要眼观六路。实在忙不过来,所以大多时候,我们只能人云也云。
我常常后悔自己只长了两只眼睛。因此,我经常将复杂的世象看简单了,将多侧面的形体看单一了,将险恶的人当善人了……
我真恨不得多长几只眼睛,在我的背上、左侧、右侧,就算在头顶、脚底长眼睛,也好。那样,我就可以看到与众不同的内容了,我可以发现以前发现不了的世界了。
我知道,这是趁着日全食6分钟天黑时做的一个梦。
眼睛只有两只,想有另一只眼睛,只能在现有的两只眼睛里提炼。当有一天两只眼睛提炼成为“独具慧眼”时,你就多长了“另一只眼睛”了。
G
有了另一只眼睛,就会有独到发现,就会走出人云亦云的难堪,就会生成与众不同的个性,就会拿出众人喝彩的杰作,就会获得事半功倍的结果。
这是对媒体对媒体人的要求。
同样,我们在工作、生活、生意场上、人际交往等等方面,何不如此呢?
2009.7.23
中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