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两会“猎奇”  [图]

(2009-03-04 12:28:14)
标签:

杂谈

 

两会“猎奇”

 

 

    又开全国两会。

 

    每年两会期间,我感兴趣的不是领导们的侃侃而谈、专家们的长篇解读和新闻联播里的“这次节目大约需要……”,我感兴趣的是会上会下各路人马在不经意间的流露和表现,他们的一笑一投足,他们的一言一行,他们的吃喝拉撒,这些被行内称之为“花絮”或“内幕”的内容,很难在中央电视台或人民日报上看到,更不可能在新闻联播里看到。好在有了网络。网络真是“得寸进尺”、“无孔不入”,去那里可以看到在“权威媒体”上看不到的内容。网络喜欢“花絮”,正好与我“臭味相投”。

 

    我为什么喜欢零敲散打的“花絮”?原因大概有三:一是“花絮”这样的东西在媒体上少见到,“少见多怪”、“少吃多滋味”;二是“花絮”这样的东西往往是记者在突发情况下捕捉到的,是会上会下各色人员在不经意间自然表现的,基本上是原生态的东西,很少有事先策划的,所以更具真实性,更能反映两会的状态,所谓“以小见大”,在“花絮”新闻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三是,或许我有猎奇心理、有窥私欲?我自己都不知道有没有这个“毛病”,有待日后考证。

 

    说到猎奇心理,我突然想到了参加两会采访的记者同行们,他们的猎奇心理的确是越来越强了。我对比了几年来关于两会的报道,开放与活跃的痕迹明显可寻,虽然我们的政治制度不可能达到大家期望的样子,但是记者们真的已经“八仙过海了”,新闻由此也慢慢地好看一点了。

 

    猎奇心理是记者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你去看看记者们在两会采访中,无时不刻展示着“猎奇”的能力,两会新闻战弥漫着“猎奇”的硝烟。这样想来,我看新闻“猎奇”的“毛病”还与大记者们有点不谋而合、“同病相怜”了,如此“毛病”还是让它继续发展吧。

 

    今日浏览网页,又见记者们在猎奇了,不过这里猎的是记者们自己的“奇”。我觉得蛮有意思的,所以在此选载几张图片,以共享。

 

两会“猎奇” <wbr> <wbr>[图]

记者等待领取采访证

 

两会“猎奇” <wbr> <wbr>[图]

记者等待领取采访证

 

两会“猎奇” <wbr> <wbr>[图]

等候进入大会堂的各路记者们

 

两会“猎奇” <wbr> <wbr>[图]

等候进入大会堂的各路记者们

 

两会“猎奇” <wbr> <wbr>[图]

等候进入大会堂的各路记者们

 

两会“猎奇” <wbr> <wbr>[图]

记者们抢占位置,等待着拍摄领导入场。

 

两会“猎奇” <wbr> <wbr>[图]

央视主持人王小丫因为佩戴的是人大记者证,采访政协会议遭拒。

 

两会“猎奇” <wbr> <wbr>[图]

打响最早的“战争”

 

两会“猎奇” <wbr> <wbr>[图]

央视美女记者

 

两会“猎奇” <wbr> <wbr>[图]

“近在咫尺”

 

两会“猎奇” <wbr> <wbr>[图]

记者争先提问

 

两会“猎奇” <wbr> <wbr>[图]

记者举手提问

 

两会“猎奇” <wbr> <wbr>[图]

人民网记者

 

两会“猎奇” <wbr> <wbr>[图]

发布会上的网络媒体

 

两会“猎奇” <wbr> <wbr>[图]

新闻发布会上的记者

 

两会“猎奇” <wbr> <wbr>[图]

无数的镜头对准了主席台

 

两会“猎奇” <wbr> <wbr>[图]

“巨炮”

 

两会“猎奇” <wbr> <wbr>[图]

照不到,只能把相机举过头顶

 

两会“猎奇” <wbr> <wbr>[图]

这时体现出了个高的优势

 

两会“猎奇” <wbr> <wbr>[图]

女记者拦截张艺谋

 

两会“猎奇” <wbr> <wbr>[图]

 哈哈,成功突围。

 

两会“猎奇” <wbr> <wbr>[图]

中国新闻社记者 第一时间发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我的玩博感悟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