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那些摇晃的红灯笼

(2009-01-09 09:00:06)
标签:

杂谈

分类: 见闻

 

 

 

                 丽江古城印象

   那些摇晃的红灯笼

 

 

    走进丽江古城,让我的视觉神经首先为之一动的,是挂满街头的红灯笼,又大又圆,到处可见,将古街映得通红。从狭长街道拐角处钻进来的一缕风,一路扑打过来,红灯笼轻轻摇晃,整条古街立刻火焰闪耀,一片红火。
    穿行在古街,我看见游人们一个个红扑扑的脸蛋和他们露笑时被染成了淡红色的牙齿,看见他们一个个与红灯笼擦肩而过,那些红灯笼总是展现热烈奔放的姿态,引导游人前行的路线。我走在拥挤的人群里和同样拥挤的红灯笼之间,那条长长窄窄的古石板街差点被挤爆,那些与我一样慕名而来的人,也与我一样品尝着拥挤带来的凌乱不堪。
    丽江古城的红灯笼,你为何而挂?

 

    游丽江古城,我是奔着这个“古”字而去的。
    丽江古城位于中国西南部云南省的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丽江古城又名大研镇 , 坐落在丽江坝中部 , 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没有城墙的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公元 13 世纪后期)。古城地处云贵高原,海拔 2416 米,全城面积达 3.8 平方公里,自古就是远近闻名的集市和重镇。古城现有居民 6200 多户, 30000 余人。世界遗产委员会这样评价:“古城丽江把经济和战略重地与崎岖的地势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真实、完美地保存和再现了古朴的风貌。古城的建筑历经无数朝代的洗礼,饱经沧桑,它融汇了各个民族的文化特色而声名远扬。丽江还拥有古老的供水系统,这一系统纵横交错、精巧独特,至今仍在有效地发挥着作用。”
    旅行大巴七拐八弯往目的地奔跑的时候,导游小姐鼓动如簧之舌推销古城。她说,在丽江古城登高揽胜,你可看古城形势。古城巧妙地利用了地形,西有狮子山,北有象山、金虹山,背西北而向东南,避开了雪山寒气,接引东南暖风,藏风聚气,占尽地利之便。临河就水,你可观古城水情。古城充分利用泉水之便 , 使玉河水在城中一分为三 , 三分成九,再分成无数条水渠。使之主街傍河、小巷临渠,使古城清净而充满生机。走街入院,你可欣赏古城建筑。古城建筑全为古朴的院落民居,房屋构造简造、粗犷,而庭院布置和房屋细部装饰丰富而细腻,居民喜植四时花木,形成人与自然的美好和谐。入市过桥,你可一览古城布局。古城布局自由灵活,不拘一格,民居、集市、道路、水系组织聚散合理,配置得当,再加上石、石桥、木桥、花鸟虫鱼、琴棋书画、民风民俗,生发出无穷意趣,使古城独具魅力……
    令人神往。
    我们一下扑进了古城,抬头看时,却发现已汇入一片红色海洋,那些双向流动的数不清的人头,淹没在红灯笼的光芒里。暮色苍茫,古街早已灯笼摇曳、激情似火。


    红灯笼,中国人的情结。红色象征热烈、阳光、兴旺,所以大红灯笼高高挂起,意味着喜庆、奔放、吉祥。丽江古城沿街商铺鳞次栉比,老板们争先恐后地挂红灯笼,在弯弯的柳枝上,在店铺门框上,在屋檐下,在房梁上……无所不挂。大红灯笼高高挂,是商铺的招牌,是吸引游客进门的一块诱饵。丽江古城的红灯笼,已将传统推陈出新、风味异化了。
    我们一路追寻“古迹”。古街铺设的五花石平整而舒坦,石板上的花纹图案自然雅致。身旁的水渠里流水潺潺,有水便有了灵性,让我依稀感觉到古城尚存的生命气息。那些用青色的砖垒起来的老屋,屋顶翘翘的房檐,它们无不展示着古城的悠远、宁静和古色古香。可是我宁静不下来,无法找到想像中的古城感觉,我更多地看到了商铺和店家门挨着门,看到老板或老板娘们在扯着嗓门叫喊,他们在张嘴叫喊时伸出的舌头和露出的牙齿都是红色的,连笑时的酒窝里也储满了红色。
    丽江古城还有多少“古味”可品?除了那些房梁、屋檐、墙砖、石板路、小桥还遗留着一丝古的气息,剩下的只有繁华、热闹、拥挤与浮躁。丽江古城,早已是一座古典“躯壳”包裹下的现代繁华小镇。
    那些摇晃的红灯笼,是丽江古城繁华与浮躁的符号,它们正在戏说一段历史。

 

    [2007年8月游丽江古城,2009年1月8日写下如上追记文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年关
后一篇:喝年酒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