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影”新闻
刚刚听完张振华副会长的讲座,回到办公室坐到电脑前,耳边还有他声音的余温。
说实话,一个半小时的讲座没多少新鲜的内容,他讲的是我已经知道的,只不过平时都沉在心底,今日被重提,又浮出水面。张振华现任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副会长和某个新闻学院名誉校长等等,曾经担任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台长等等,带着这些衔头来到一个小县城的广播电视台讲课,分量是有点重,所以从他嘴里说出来的内容再老套,也会受到尊重,如果换了我去说与他同样的内容,估计场面会乱得失了控。
张会长讲座中说到新闻真实性问题,倒是讲出了一点新意或者说讲出了真实性。张会长说新闻不可能百分之百真实,因为新闻是通过记者、编辑的思想指导下,经过选择了的一个局部和场景,经过了取舍、融入了观点、进行了加工,所以新闻的真实性只能说是“新闻事实在记者思想观念镜子里的一个倒影”。这个“倒影”之说,是我第一次听到,而且觉得很符合实际,张会长能这样实事求是地总结,我很钦佩。
做新闻工作,最强调的就是真实性原则。有句说得有点烂了的话叫“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长期从事新闻工作,一直按照这句话做,不敢有丝毫偏离。听过无数的课,级别有高有低,但意思如出一辙,那就是新闻必须真实,什么是真实?就是符合党的……(后面有许多个符合,此地不再重提,因为书上都写着)。从来没听人说起过“新闻不可能百分之百真实”,如果谁说这话那是犯新闻理论大忌的。今日初听张会长出此言,心头一动,赶紧笔录,并开始朝讲台上刮目相看。
“倒影”之说很有点形象思维的特征。张会长将一个理性的甚至很带有政治色彩的话题用形象的语言概括出来,更加适应基层新闻工作者浅水平的理解力,让我的思维一下跳跃到河边一棵树。那是一棵生长得还算笔直的树,它扎根在靠水的河滩,呈现在如镜一样的水面,我看到了一个稍有些斜的树影,虽然与树的原样有些不同,颜色也有了一些变异,有风吹过时水面起煞,树影还会稍稍变形,但还是能反映整体的面貌。看倒影中的树,我了解了岸上树的状态。这就是我理解的“倒影”新闻。
“倒影”之说不必忌讳,因为这是新闻采写和新闻报道实践中的客观存在,是真实的新闻真实性规律,忌讳和回避才是不真实。问题在于,记者在采写中、编辑在把握中、领导在审稿中,如何尽最大可能地让水中“倒影”少一些倾斜,让水面少一些起皱,让树影少一些扭曲……
2008/11/2 听课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