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有些事情,或许是小事情,过去许多年了,回忆起来仍然谈兴很浓。比方说那次小便……
小便别选错地方
[另题目:古城上演现代蛮恶之争]
新疆高昌古城,始建于公元前1世纪汉代,因其“地势高敞,人广昌盛”而得名。总面积有二百多万平方米,是古代西域留存至今最大的古城遗址,于公元14世纪荒废。经过千年风沙的侵
袭,高昌古城正慢慢从大自然中风化消失。1961年,高昌古城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下午二点,
驴车载着我们驶进了这座千年古城。沿着一条沙化的黄泥路吱吱嘎嘎前行,路中间压出了两道半尺深的车辙沟,一驴车坐10个人,前车一跑起来,后车的我们就埋在了飞扬的尘土中。我们慢慢地看到了残垣断壁、黄土泥墙,下午大漠里强烈的阳光斜照在上面,清晰地勾勒出古城曾经恢宏的轮廓。
路两边是两道半尺深的辙沟,一路跑起来,后车的人就埋在了飞扬的尘土中。
脚踩着黄土,脚背飘满浮尘。我们行走在王宫里,试图找到高昌王用膳、睡觉、议政的地方,可是我只看到塌落的土墙、土墙间断断续续的缺口、高低不平的黄土路和黄土路上游人匆忙的脚步。我只是依稀感觉到高昌王坐在那里,在发威、在嘻笑,我还依稀看见高昌王搂着妃子亲热。

大漠里的阳光斜照,清晰地勾勒出古城曾经恢宏的轮廓。
高昌古城给我最直接的感受是荒凉、燥热、干渴。于是,我们手里的矿泉水很快喝干,并且很快转换成另一种水,我们需要找个地方放松。可是在这片古老的废墟上是找不到现代化的放松之处的,就算是古人用的茅坑也行啊,可是没有,就连去哪里方便的指示牌也找不到。我与Z急中生智,在一处僻静的断墙边各行其事,正在享受畅快时,惊吓也向我们袭来。两个有明显新疆种族特色的壮汉从旁边冲过来,说着新疆普通话,质问我们为何随地小便破坏文物。我和Z急忙否认,壮汉圆睁怒目、手指黄土说,那是什么?完蛋!矿泉水已经转化成了证据,我们在训斥面前少了辩驳的底气,只能道歉。事情没完,壮汉要罚我们每人五百元,还要拉我们去管理处处理。争执不下,最后导游出面与管理处协调,说尽好话,总算摆平,事情不了了之。导游说也怪他事先没提醒,这里专门有人盯着游人,等待游人犯规,然后抓个正着,罚款处理,我和Z撞枪口上了。两个壮汉看着我们准备小便,不会事先警告,因为他们希望我们继续,然后就有了老鹰扑食的机会。导游说,这样的纷争他经常遇到,古城里活跃着很多象两个壮汉那样的工作者,他们的两只脚象老鹰的翅膀不停地扑腾,双手象鹰爪时刻准备着,眼睛就和老鹰的眼睛一样,四处扫描……
这一幕的发生,成为我们游高昌古城的一个插曲,很多年过去了,仍如发生在眼前。
那天,我和Z为我们的“一不留神”而自责。我回头看古城,重新审视断墙黄土,我的眼睛也象老鹰的眼睛,四处扫描。我看见了黄土覆盖下隐隐露出的历史,看见高昌王在残垣断壁旁发声嘶力竭的呼喊,听到了古丝绸路上遗落的驼铃叮当。我不想再看见但忍不住看见了撒在黄土上的那两堆“证据”,似乎还有温度......
高昌堪称丝绸之路上的名城。公元前1世纪,汉武帝时就已在此派驻士兵,建立壁垒。公元1世纪后半期,西汉大将李广利率领部队在此屯田,设立高昌壁;公元327年设高昌郡。公元450年,高昌城一跃而为吐鲁番盆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公元460元,柔然人把在高昌称王的北凉人给杀了,另立新王,成为高昌国都城。风水轮流转。高昌国王宝座此后一直被人轮流着坐,随后,又有张氏,马氏和麴氏,其中麴氏统国高昌的时间最长,大约在140年左右。这期间,高昌国不但经济发达,而且,佛教也空前繁盛。据说,当时高昌城3万多居民中,居然有3000多人是和尚。10比1,能过这个数字不难想象昔日高昌城中香烟缭绕的佛事盛况。公元640年唐朝统一高昌,在此设立西州。9世纪后成为回鹘高昌国的首府。 据史书记载,当年高昌城中房屋鳞次栉比,有作坊、市场、庙宇和居民区,建筑布局与唐代长安城相仿。城墙共有12座大铁门,分别冠以玄德、金福、金章、建阳、武城等名号。全城人口达3万,僧侣3千。那么大的一座城池,那么繁盛的一个王国。我们现在看到的高昌古城海拔-50米,周长10公里,呈方形,是西域最大的古城遗址。古城可分为外城、内城和宫城三个部分。宫城是王宫,是王室居住的地方,紧贴着它的一定是佛寺,其外围显然是“居民区”了。这些建筑除用黄土砌成的破烂不堪的王宫之外,其他建筑早就成了土堆。

高昌古城实在称不上城,只是一片废墟,极目看去一片荒凉。
面对着祖先的这份遗产,我们可以想象他们是如何抗争、奋斗、挣扎甚至洒尽血泪,如何艰难地一路走来,他们用大智大勇创造着中华文明。古代文明与现代蛮恶就象两条交叉延伸的火车轨道,在古城废墟上不期而遇,然后又分道扬镳。在交叉的一刹那,应该让画面定格:残垣断壁旁的黄土泥沙上有两堆印记明显的水渍散发着热气。现实在无数年后必将成为历史,将这一画面提前插入未来的历史书中,后人在翻阅历史时会知道,公元2002年8月15日,高昌古城里发生了一场蛮恶间的纷争,由两瓶矿泉水引发,两位游客急不择地,引来老鹰扑食,最终上升为经济纠纷。此事件与先前发生和后来发生的无数纷争一样,都是以牺牲古代文明捞取现代人之功利。不断发生的如此纷争恍若一股蛮恶势力,与自然灾害拧到一起,摧毁黄土墙、卷走泥沙尘土,高昌古城就这样一点点消失……没料到,我们也卷入其中。

小便,别选错地方!我在心里暗暗记取。
我们坐上驴车往回赶,又驶进半尺深的车辙沟。驴车吱吱嘎嘎,驴脖子上挂着两个铃铛,发出叮当声响,十
分清脆。我在想,古丝绸路上不停跋涉的驼铃是否也是这样的声
响?
黄尘飞扬,古城远去,驼铃回响。历史给予我们的警示绝非仅仅“小便别选错地方”。
2007.7.11
点击查阅《纳凉闲话》系列:
《能否“男大当嫁”?》
《小便 别选错地方》
《有钱的滋味是啥样儿》
《人民币在大幅贬值?》
《20年后流行“光棍”》
《央视门口之怪现象》
《老徐一根头发值多少钱》
《我想给自己涨工资》
《怀念塞里木湖的水》
《“狗不理”的别样味道》
《一群作家与一个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