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外孙去看“我们仨”家庭书画展

标签:
家庭书画展大明湖我们仨咕咚趣事咕咚姥姥 |
分类: 想说就说 |
宫玉静,我习惯叫她“小宫”,是我退休前的同事也是忘年朋友。在我的眼里,她一直是一位善良聪慧、优雅恬静的才女。
书画作品呈现给我们的风格是他们爷仨性情与精神的折射,而这些不是我们看看就能体会和感受得到的。不过,即使不懂书画的人,经常看看不同风格的书画展也会使心灵得到净化,心情得到意想不到愉悦。
然而,咕咚全然不知展室里的人在干什么?大声嚷着:“这里有汽车吗?……“展室的负责人不乐意了,非常严肃地对他说:“喂,小朋友,不要大声说话,这儿是阅览室。”我说:“听到了没有,人家提抗议了,说话小点声点好不好?”“我就是要大声说话!”呵,还不服气呢。没办法,我们不停地提醒他。后来给他拿了两本杂志,这才稍稍安静下来。
咕咚掀开杂志,指着某个字,“姥姥,看,这是“头”。然后,面不改色心不跳的念了起来。貌似读杂志,我侧耳一听,实际上他是在背《巴巴爸爸建新家》里的内容。小家伙指鹿为马的功夫修炼的越来越成熟了。
想知道更多的关于他们仨学书法趣事,就看看下面摘自《生活日报》的内容吧。
从1月中旬开始,在大明湖景区遐园内一间静寂的阅览室内,上百幅书法绘画作品展出,这是大明湖景区第一次迎来老少两代人的家庭作品展:父亲宫锡学、儿子宫玉杰、女儿宫玉静。他们说,创作书法和绘画不为成绩,只是发自内心的一种热爱。
宫锡学说,他的老家是山东荣成,1979年他和孔繁森一批参加过援疆,援疆两年后就回到济南进入司法系统,自从退休后,便戒烟戒酒,开始专心练书法。谈起这次在大明湖举办的家庭画展,老宫笑着说,自己并没有绘画基础,2003年退休后,因为爱好才开始练习书法。
“从2003年开始练习,到现在已十年了。”宫锡学说,他通常每天凌晨两三点钟就开始到自己的书房内写字作画,一练就是四五个小时,“那段时间大家都在睡觉,是最清净的时候,画起画来也更加专注。”宫锡学向记者展示了他这次展览的作品:千字书。长长的画卷上,行云如水般写了大大小小一千个不同的字。宫锡学说,这上面的字都是草书字体,他用了一天时间才完成。
当记者问起宫锡学最满意的画作时,他谦虚地说,以前写字是无书不裱,最近几年发现自己水平还需要提高,“目前还没有最满意的作品,等着下一幅吧。”
在这次家庭画展中,宫锡学的儿子宫玉杰的作品也引来不少游客驻足观看。宫玉杰目前在公证处工作。他告诉记者,小时候自己很贪玩,父亲为了让自己好好学习,便开始让他学练字,“那时候庞中华字帖很流行,一出新版本,我就跑到新华书店第一时间买回来。”
宫玉杰说,老师也发现他的字写得很漂亮,经常在班上表扬他,久而久之,他在写字上越来越下工夫,并且多次参加硬笔书法比赛,在全省第一届硬笔书法比赛中,还获得了二等奖,那一年,他才19岁。而这几年,宫玉杰也经常跟老爹和妹妹凑在一起讨论书法作品,随着不断学习,以前认为不错的一些书法作品,他们也觉得还有欠缺,宫玉杰就会陪着老爹到山上处理掉。“时间长了,慢慢也能看出自己书法水平的长进了。”宫玉杰说。
在此次家庭画展中,除了书法作品,宫锡学的女儿宫玉静的几幅山水画作也引起观众关注。
宫玉静告诉记者,父亲和哥哥以前都没学过书法,但自己却在大明湖旁的艺术学校里学过一段时间书法。后来,宫玉静嫁给了一位美术老师,这让她在写字绘画时又多了一位指导老师。如今,在宫玉静家里,还特地摆放了一张案子,只要有了闲暇她就会在上面画一会。宫玉静还是济南市政法系统文体联合会的会员,除了书法和绘画,她还喜欢写作和摄影,目前正在创作一部随笔集,在政法系统组织的摄影比赛中还得过一等奖。
聊起一家人在大明湖举办画展,宫玉静颇为感慨,“我们一家三口都喜欢画画,经常凑在一起交流切磋,对自身不仅是个提高,也加深了我们家人之间的感情。”宫玉静说,画画是一种爱好,也是一种自娱自乐,不在乎拿不拿奖,只要心情快乐就好。
宫锡学、宫玉杰及宫玉静“我们仨”家庭画展在大明湖遐园内的山东省图书馆老年阅览室内举行,画展将持续到正月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