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培养未来精英育儿问题解析 |
分类: 育儿 |
六岁儿子的妈妈(西人)表情悲哀,她对我说:儿子因为行为粗暴,被学校第二次被关禁闭了。
笔者痛心的看到这位妈妈的失望和挫折感是多么深。
这位妈妈心地善良,为人诚恳,但是,当儿子两三岁时,她有时对孩子的“不听话”采用强迫方式,拉拉拽拽,用强势让儿子就范。其实,在我看来,孩子并没错,他既没打人骂人,也没乱吃甜食,也没看电视无节制,只不过妈妈工作时,他喜欢到妈妈身边让妈妈看他画的图画和手工劳作,妈妈为此很不高兴,她认为孩子干扰了自己的工作,属于不懂规矩。
这位妈妈犯了育儿一大忌:压制孩子天性,用成人世界的规矩要求孩子。
这位妈妈误认为孩子是成人的预备期,应当懂得遵守成人世界的规矩,忽略了幼儿成长期的独特需要:强烈的好奇心和对爱的高度需要。
同时,妈妈的强势态度犯了不尊重孩子的大忌。试想,如果对方是成人,这位女士一定不会去拉拽对方,即使不喜欢对方的行为。而幼儿的自尊心与成人无疑,怎么就能这么不假思索地去加以伤害呢?
此外,孩子具有迅速模仿大人的能力,既然妈妈这么粗暴,孩子怎能不粗暴?六岁孩子对同学粗暴正是妈妈自己种下的恶果。
妈妈又进一步违反育儿学原则:为了让孩子不再对同学粗暴,妈妈采取了如下措施 —— 禁止让儿子玩电游两星期(因为他特别喜欢电游,妈妈对我说)。这等于进一步把孩子推向了心态扭曲之路:粗暴和玩电游没有直接联系,如果妈妈想改变儿子的坏脾气,只能靠正向样板来引导孩子,让自己耐心、温和,而不是仰仗自己的大人优势而剥夺孩子喜爱的乐趣。
一岁半儿子的妈妈(西人)对身旁的熟人很不客气的说:请别跟孩子说什么“nose, hair, ear”,孩子还没到学话的时候。
这位妈妈犯了另一个育儿大忌,把孩子当作什么也不懂的“小孩”。
要知道,婴儿的语言能力在两个月就开始发展,一岁半的孩子还不学语言,太愚昧了!
这位妈妈不让一岁半孩子学话,等于跟上帝拼爹,违背了孩子的天性。这将造成孩子语言开发滞后,给孩子的人生带来多少障碍和不幸!怪不得新西兰的西人青少年抑郁症数量居高不下。
刘姥姥在这里再次强调,养育优秀孩子需要做到:
1、从孩子两个月开始,开发孩子的听力:给孩子读书、放音乐
2、从孩子两个月开始,开发孩子的观察力:近距离给孩子看各式各样彩色物件
3、及早开发孩子的沟通能力:孩子不会说话时,育儿人要多多跟孩子说话,等到孩子会说话时,要耐心听孩子说话
4、及早给孩子树立创新样板:编儿歌,编歌曲
5、孩子开始走路后,要允许孩子探讨他想探讨的所有事物。育儿人必须每时每刻都跟在孩子身边,只保护,不干预。如果大人要做饭和做家务,应把孩子放入可移动婴儿椅,不论妈妈去哪都要把宝宝推到哪儿,随时让宝宝身边有人陪伴,满足宝宝对爱的强烈需要。
6、开发孩子大脑:及早培养孩子博览群书的习惯
7、开发孩子体能和手能:不论男孩女孩,都要及早学会叠衣服、抹桌子、洗碗、做饭、铺床;课余安排至少两种体育爱好和文娱爱好
8、爱护幼儿心态:“幼儿四规矩”要及早建立,如果宝宝不听,应温和而冷静的重复简单句子让宝宝照做,直至达到目的
9、建立育儿人的权威:及早使用一次隔离反省,建议只一次。如果一次以上,会伤害孩子自尊心,造成逆反,得不偿失。
10、保护亲子关系:不能打骂和粗暴,不能使用惩罚。国有国法,家却不能有“家法”,因为孩子有平等意识,惩罚只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日后逆反与育儿人对抗,自己的辛苦得不到应有回报。
每位育儿人都需要懂得幼儿特征如下:
1、非常需要关爱
2、好奇心特强
3、有平等意识
4、自尊心与成人一般无二,也许更强。(而一些成人因为长期苟且偷生,变得麻木不仁,导致自尊心丧失)
5、有高度模仿能力
6、极为敏感,一两次逆反天性对事件便会改变孩子的心态
事实证明,智商来自遗传,个性来自养育,命运来自个性。
孩子并非到16岁或18岁才成人,只要育儿得当,六年即可收获一个三商优秀、身体健康、
未来事业有成的好朋友、贴心人。祝大家成功,祝中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