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2月24日
竞报
作者:李先梓
今年1月,湖南临湘市前副市长姜宗福化名出版了其自传体新书《官路》。姜宗福表示,之所以写《官路》,“想把我所经历的官场情况反映出来,让百姓知道,官员也有弱势群体,希望百姓不要仇官。官场中是有贪污腐败的,有平庸的,但不是每个人都这样”。
也许真如姜宗福所说,写书不是为稿酬、不是“靠贩卖官场潜规则来售书”、不是为炒作,而确实“只是童话中那个指出皇帝没穿衣服的小孩”。但尽管如此,他所希望的“不要仇官”的说法,还是令人感到莫名其妙:百姓什么时候仇官了?他咋就觉得百姓“仇官”了呢?
不知“仇官”一词起于何时,但有人对此似乎比较敏感,总是不厌其烦地一再叮嘱百姓:千万不要“仇官”,绝大多数官员都是好的,不要把对贪官的愤恨泛化到所有的官员身上……
如此絮絮叨叨地告诫百姓,显然是低估了百姓的认识水平。以至于,每当有“仇官”的说法曝出时,百姓就会被迫也絮絮叨叨地再三解释,我们从来就没有“仇官”过,我们仇的只是腐败,是“仇贪”,而那些一心一意为百姓谋福利的好官清官,我们拥护爱戴尚且来不及,哪里来的仇?“仇官”是一个无需分辨的伪命题,您千万别这样说,好像我们天生就仇恨敌视官员似的,这样会导致干群关系对立的……
我觉得,动辄就怀疑百姓“仇官”,动辄就教育或者希望百姓不要“仇官”,动辄就表示官员也有(是)弱势群体……如果不是患上了一种令人莫民奇妙的“仇官”妄想症,那其动机就很难解释——百姓压根就没有这一回事,你咋老怀疑百姓会这样那样地仇恨你仇视你呢?
此外我还觉得,老怀疑百姓“仇官”的官员,也可能是因为太把自己当成官了,老认为百姓和官员是对立的,百姓和官员之间必定难以相互信任。其实,官员自己就是百姓中的一分子,只要自己不把自己当成官,百姓就不会把你当成官,而是把你当成自己这个群体中的一员,这样,官员还会认为百姓“仇官”吗?
与某些官员的“仇官”妄想一样,我们的某些富人也老认为一般百姓会“仇富”,其实,这也是一种妄想症,百姓从来不会“仇富”,百姓仇恨的是攫取了众多百姓那点可怜的财富、不当获取了公共资源而暴富的富人,而对那些利用自己的智慧、通过辛勤劳动、胼手胝足闯荡出来的富人,百姓只有钦敬和羡慕,哪里会仇恨呢?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一个和谐的社会是不会出现一个群体仇恨另一个群体的。动辄就怀疑百姓仇这仇那,如果不是“庸人”,是否该需要自我调适一下心理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