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片名:青山翠谷(How Green Was My
Valley)
导演: 约翰·福特(John Ford)
主演: Walter Pidgeon
Maureen O'Hara
Anna Lee
Donald Crisp
上映年度: 1941
温暖的合唱让影片具有一种迷人的氛围,那是超越本来就精致和讲究的黑白影像的一种绚丽的色彩。
青山翠谷不再
文/胤祥
这是一部美丽的影片,黑白的影调处理的相当精致,曾获1941年奥斯卡最佳影片在内的五项大奖。尤为发指的是,它当年PK掉了《公民凯恩》,导致“历史第一佳片”只拿了一个最佳原著剧本奖。我寻到《青山翠谷》就是想看看它到底牛在哪里。
影片改编自当时的一本畅销小说,以一个小男孩的眼光,讲述了英国某煤矿区的一段生活。主题关注的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工业化对社会的最后改造,以及以父亲的死亡和儿子的离开为象征的旧时代的终结,悲叹往日田园牧歌的生活一去不返。
在所谓“散点透视”的缓慢铺陈中,影片开头着力营造家庭的秩序和工作的秩序,然后一点一点将它敲碎,这种对变化的书写伴随的是人们对时间流逝的敏感和恐慌,以及传统家庭结构和经济结构的瓦解和社会秩序的重构。传达出的则是一种深沉的悲凉。
影片的最为动人的是音乐。和谐温暖的管弦乐构成基调,还有大段大段透着泥土芬芳的福斯特式的乡谣合唱。片子里的所有矿工和家属都是相当专业的合唱团演员,那绵延几公里的矿工队伍在下班后合唱着一首民谣回家的场面,带来的是深深的震撼。
尽管次要人物有点多,剧情有点散(似乎在向成长小说的叙事模式上靠),尽管用小男孩姐姐的婚姻来指称工人中的激进派、保守派同时与资本家的媾和的处理方式不甚妥当,但是都不要紧。温暖的合唱让影片具有一种迷人的氛围,那是超越本来就精致和讲究的黑白影像的一种绚丽的色彩。往日的青山翠谷,在工业和时代面前,渐渐地面目全非;往日的家庭生活,在流淌的时间面前,一去不再回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