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雌话
“人间雌话”这组专栏,说的都是和女人有关的故事,且大都是古往今来家喻户晓的名角儿。因为是讲故事,所以和正史并无太多干系,更多是江湖野话。这些女人的生平传说被反复琢磨,除了她们个人的美丽风流和曲折命运之外,更多的是对当时时代的映照。当然,以寥寥千字来描绘一个人的生平,自是痴心妄想,而起笔于女性落脚在生活,文字油滑也更多是图大家一乐。
作者凌列,原名于崇宇,辽宁北票人,现居北京。当过记者,做过编辑,现失业在家。有历史随笔集《奈何江山唱晚》等,俱是扯淡。
十娘之死是聪明人的悲剧
http://www.thefirst.cn/mmsource/image/2007-3-8/16-1.jpg
起
杜十娘19岁遇到李甲时已经在挹翠院工作九年了。这九年中前三年主要从事基本功的培训。从十三岁开始,小杜出阁迎客,照挹翠院的规矩,小杜舍了原名杜薇,改叫杜十娘。在挹翠院的各种娘中,十娘的业务能力明显比一、二、三……娘以及十一、十二等很多娘强上一大块,不只面汤做得好,歌唱得也不错。
在遇到李甲之前,小杜最大的爱好是看着来找她的公子哥们一个个破产,还有一个小的习惯就是不断的往箱子里放金银珠宝。粗粗一算,在遇到李甲之前,小杜的个人资产少说也有万把两了,这些东西放到现在,换成美元,然后注册一个网站的话,那么用不了多久就可以在纳斯达克上市了。小杜是个大款,这在当时属于隐秘的事实。
壹
小杜18岁那年秋天,李甲从绍兴来到京城念大学。李甲的老子是浙江布政使,在明朝是二品官,手里的权力不比施瓦辛格小,因此李甲属于标准的纨绔子弟。喜欢狗扯羊皮,不懂事,是这类人的通病,李甲就是这样,在绍兴那几年,老子管得比较松,自己又不爱学习,考不上功名。于是李布政使就替儿子联系了一下,说:儿子啊,你去北京吧,好好念书,念好书才能像你老子我一样。小李想了想自己除了念书也干不了别的工作,收拾一下东西,又跟老李弄了千把两银子,就带着他的美好憧憬来到了北京,进了全国大学中实力最强的国子监。
小李刚到北京的时候,人生地不熟。在浙江,他是李大公子,但在京城他的面子就有些小了,走在紫禁城外的大街上,像他这样的外来土款是不招人待见的。满口蹩脚的普通话,跟人聊天都特别费劲儿,因此可想而知,他的业余生活在一开始的时候非常不丰富。国子监的课本又不外乎经书理学,对他来说也没什么诱惑力,按照常理推测,他很可能更喜欢一些成人读物之类的作品。
贰
小杜19岁那年,大学生李甲已经不满足于民间小说和儒家理学了。这时恰好同学柳遇春来找他一同去“教坊司”那边过夜生活。“教坊司”这个地方和教育其实没有太大的关系,这个地方换成现在就是国外的酒吧一条街,或者叫红灯区。
大约傍晚,两个人转转够了,酒吧里也泡了好几个小时,澡堂子里,柳遇春一边搓着泥卷一边对小李说,小李呀,知道这里是什么地方吗?这样吧,哥们带你开开眼。李甲照例又推脱一番,柳遇春又说,行了,别装了,你以为我不知道啊,你看冯梦龙的小说都挑段儿看啊,别和我装,你的空虚其实我懂。于是就到了挹翠院。柳遇春又说;“小李呀,今天我得给你介绍个美女中的美女,银子带了吗?”李甲说:“带了,带了。就找你常说的那个杜十娘吧。”
事实上,我们根据后来故事的发展可以推测,小杜在开始的时候并未对大学生李甲有太多的好感,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也没多想,目的还是银子。只是到了后来小杜发现,这个有些地方口音的小家伙其实人还是不错的,虽然智商不高,但是对自己千依百顺,虽然没有太多的钱,但多少也算半拉知识分子、大明朝的社会精英。更何况小李同志来的时候还是个花样美男,在那个年头,清醇美男就和现在的超级女生一样奇货可居。自己也快20出头了,再不赎身找个人嫁了,以后就得在挹翠院过一辈子。但是又一想,假如自己现在就跟这小子交了底又不稳妥。想来想去,计上心头,何不先把这小子的银子折腾光了,然后再给他些许甜头,这小子对自己自然也就死心塌地了。而此时的老李一看小李不务正业,自然气得胡子老高,断了他的财路。
叁
小杜20岁那年夏天,也就是她认识李甲的第二年,挹翠院的总经理杜女士作季度财务状况调查,发现大学生李甲基本上已经处在破产的边缘了。因此,向小杜和小李下达了限期分手令。对此,小李同学毫无办法,倒是小杜觉得机会来了,在和杜总讨价还价并以死相逼之后,达成了300两银子的赎身价。这在当初绝对是跳楼的价格,但杜经理还是答应了这个方案。因为她知道,十天限期内,李甲这厮无论如何是搞不到这些银子的。
然而就在合约生效的第二天,小杜找来李甲,给了他150两银子,说,小李呀,这些年我就攒了这么多钱,剩下的你自己想办法吧。李甲不由得热泪盈眶,当即发誓就是到街上卖艺也要搞到剩余的钱。
李甲为了给小杜赎身欠了一屁股债,又无法回家要钱,自己什么技术都没有,带着小杜上船的一刹那心中的烦恼显而易见。因此当颇有钱财的孙富提出以1000两银子换取小杜所有权的时候,动摇是必然的。多年的中庸教育又造就了李甲懦弱的性格,因此,幕后交易的成功也是必然。
末
整个故事的结局是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然后自己跳河自尽,临跳前又对方方面面的人做了充分的诅咒。这番诅咒功效非凡,不光让李甲后悔不迭,就连孙富也主动提出自己退出交易。然而猛人总有猛做法,堪称刚烈的杜十娘此时已是下定决心让这两个男人闹心一辈子,投河成了她的绝对选择。
这么多年来,大家一直都是褒杜十娘、贬李甲。其实原原本本看一下,十娘的死除了李甲有些懦弱,孙富落井下石之外,还有两个原因:一是小杜高估了精英李甲的生存能力以及心理素质;二是她一直以为李甲已尽在自己掌握之中,这种过度自信直接导致她无法接受自己的失败。可以说杜十娘的死也是所有聪明人的悲剧。现在当我们琢磨起这个故事,当李甲坐在瓜洲码头的船边,看着小杜抱箱子跳河,悲伤悔恨自然心痛异常。而小杜临死前思绪万千,在喝下最后一口水的时候,后悔很可能也是一个必然。
原文检索:
万历二十年间……两京太学生各添至千人之外。内中有一人,姓李名甲,字子先,浙江绍兴府人氏。父亲李布政所生三儿,惟甲居长,自幼读书在庠,未得登科,援例入于北雍。因在京坐监,与同乡柳遇春监生同游教坊司院内,与一个名姬相遇。那名姬姓杜名,排行第十,院中都称为杜十娘。生得:浑身雅艳,遍体娇香,两弯眉画远山青,一对眼明秋水润。脸如莲萼,分明卓氏文君;唇似樱桃,何减白家樊素。可怜一片无瑕玉,误落风尘花柳中。………
节选自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三十二卷《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