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世说新语 |
人在花丛 大仙专栏
从理论上说,我是一小市民,是一个生活在北京市的居民,所以叫市民。我不高大、不伟大、不博大、也不宏大,有些弱小、狭小、渺小、抽冷子撮回麻小,所以我是小市民。
近来有人提倡“新市民文化”,我不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文化。我比较怵一种文化,就是貌似文化。首先我得整明白,自己算不算“新市民”?我在北京从小到大怎么也有四十多年了,我经常自豪地说自己:虽然不是共和国的同龄人,但也是比共和国晚生十年的人。
北京是一种怎样的文化,到现在我都没搞清。你可以说它是胡同文化、四合院文化、军区大院文化、七大姑八大姨文化、北漂文化、国贸中心文化、挖塞殴磕我靠文化,拧巴没谱且二且怨文化,你甚至可以说它是温柔白领与火辣麻小撞击的文化,是“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与“过把瘾就死”巅峰对决出来的文化,是那英王菲与雪村刀郎火并出来的文化,是三里屯后海簋街与中关村CBD、CEO互相影响的文化。
北京,如今的紫禁城就是一座后现代城,在这座城里有各式各样的文化。有下午三点半准点儿到报摊买《北京晚报》的大爷大妈,有在晚霞消失的时候准时出现在青鸟健身中心的风雅小资,有夏日在建国门古观象台下狂敲三家的膀爷,有深秋于星巴克独闷卡布基诺的怨妇,有的人在有多少爱可以重来的磨叽中把人生彻底耽误,而有的人在爱你没商量的拼搏中起死回生,有的人在理性的平安大街与癫狂的五环路上游刃有余,有的人在冷漠的婚姻与焦灼的婚外恋中一败涂地。
北京的文化,比伦敦激昂,比巴黎亲切,比纽约稳健,它给人们提供的空间感、归属感蔚为辽阔。可以就近比较上海和广州,上海接近西方,广州接近港台,北京接近内心!
所谓“新市民文化”,是否想以某种理念取代北京文化?是否想用太有文化令人无话?不管是什么文化,都是血肉铸成,有血有肉所以血肉模糊。
1985年,我交往的那个798厂青涩的女青年跟我说:见着俺爹,你未来的老丈竿子,别谈文化。我问:那谈什么?女青年说:谈什么还用我跟你说?工人家庭,你跟我爸多谈谈酒。
于是,六两“四特”,我摆平她爸!
近来有人提倡“新市民文化”,我不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文化。我比较怵一种文化,就是貌似文化。首先我得整明白,自己算不算“新市民”?我在北京从小到大怎么也有四十多年了,我经常自豪地说自己:虽然不是共和国的同龄人,但也是比共和国晚生十年的人。
北京是一种怎样的文化,到现在我都没搞清。你可以说它是胡同文化、四合院文化、军区大院文化、七大姑八大姨文化、北漂文化、国贸中心文化、挖塞殴磕我靠文化,拧巴没谱且二且怨文化,你甚至可以说它是温柔白领与火辣麻小撞击的文化,是“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与“过把瘾就死”巅峰对决出来的文化,是那英王菲与雪村刀郎火并出来的文化,是三里屯后海簋街与中关村CBD、CEO互相影响的文化。
于是,六两“四特”,我摆平她爸!
前一篇:作为妖艳美女的死神
后一篇:陈幸福:喜欢,就亲一下她的鼻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