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一花一世界园林南派柳永海棠湾房产 |
一花一世界
——浅谈京城房地产园林打造
长江白沙无数,却可一尘观之;大海浩瀚万千,却可一沤见之;群山巍峨绵延,一拳石约略知之;更有那一叶落,知劲秋;一月圆,知宇宙;一朵微花低吟,唱出世界的奥妙;一枝竹叶婆娑,透出大千的信息。
上面啰嗦了那么多,其实归结为一句话就是: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国。这其中包含了中国人以小见大的智慧。在传统观念里,以小见大是南方人的审美习惯,这尤其体现在园林的规划和建设过程中。
南方人爱小的精致,如苏州的园林,徽州的建筑,无不取得了以小博大的效果,但处理的即使在巧妙,也难逃小气的感觉。而北方的园林总是以气势宏大著称,但在细节处理方面,总让人能跳出一些毛病,尤其北方少雨,因此无论是一个城市还是一组建筑中,缺少了水的滋润,城市或建筑就失去了灵性。
很多年前读过这样一段故事:在北宋时,苏东坡在类似于今日的夜总会消遣,席间闻人唱歌,就问歌者:“我的词和柳永的词,哪个好?”当时的柳永比今天的周杰伦还火,有的人甚至说,凡人有水存在的地方,柳永的词就有人唱,只要有人的地方怎么能缺少水呢?可见柳永的词是妇孺皆知。
那个歌者回答到:“柳郎的词适宜十七八岁的女孩儿,按红牙拍,唱杨柳岸,晓风残月。而先生的词,应该由关西大汉,拿着个铁板,高唱大江东去。”一优雅,一豪放;一精微,一宏阔。如果把柳永比喻成南派园林的话,那么东坡则是北方园林的最佳形象代言人了。
上大学之前生活在男方,上大学之后就一直呆在北方,因此笔者对南北园林的差异感受颇深。后来因为从事房地产工作,房地产园林设计也是其中工作的一部分,因此经常走南闯北,走遍山山水水。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地域之间的不断融合,南派和北派园林逐步走向共通,双方取所长,弃其短,在南方也能见到气势恢宏的园林建筑,在北方同样有精雕细琢的山水佳作。
不过遗憾的是,在北京工作和生活了10多年,能够融合南北园林精髓的建筑佳作却少之又少,很多时候只能去颐和园、紫竹院等昔日皇家园林去体味中国园林的精髓。偶尔有朋友给我推荐京城知名房地产项目,号称园林精品天下第一,非常值得一阅。但每次都是乘兴而去,败兴而归,总是言太过其实,说的别做的好千倍。
上周好友周某又隆重向我推介了一项目,说不看会后悔。我当时回答到“还是别看了,一定没有你说的那么好,看了一定更后悔。”坚决挂掉电话,再没有搭理对方。但令我诧异的是,就在同一周,竟然有4人都给我打电话推介这一项目。谎言说多了就是真理,既然大家都说园林不错,我一定就探个究竟。
今天上午终于去领略了“海棠湾”的庐山真面目。说个实话,一向挑剔的我竟然被满眼的绿打动了。小区仅有的16栋楼,虽然密度挺大,但在5000㎡海棠湖的环绕下,显得错落有致,并无杂乱拥挤之感,整个小区任意角落拥有6800平方米的线性水系,100多种珍贵绿植,这在缺水的北京显得异常珍贵,居住在这样的小区的人,无疑更具有生活的灵性。
不过有遗憾的的地方也不少:一是小区虽然号称海棠湾,里面虽然种植了不少西府海棠,号称名贵异常。但在我这个专业研究“观赏海棠”的专家眼里,这些都算不上名贵品种,如果能够换一些好的品种包括国外的树种,那无异在园林品味上更上一个台阶了。还有一点就是局部的植物搭配略显不科学,比如薰衣草和樱花,看起来似乎很美,实际上二者是不宜合居的。
当然瑕不掩瑜,海棠湾的园林还是让人眼前一亮。这就如同一个乡下的女子,虽然皮肤黑了点,但天生丽质,只要稍微打扮一下,就能够倾国倾城。不管怎么样了,此行不虚,至少没有让我后悔。如果每一家开发商都象海棠湾这样,在园林方面下苦工、下真功夫,相信我们的人居质量会真正的提高,北京城会更加美丽。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