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告别

(2022-11-07 14:54:09)
标签:

父母搬家

20221003

杂谈

分类: 吾思故吾在
告别
2022.10.03

这是2022年的10月3日,站在父母家阳台上隔着玻璃窗远眺惠山时拍的照片。自那天以后,这样的风景已经不属于我,不属于我的父母了。那天,父母搬家了。我们将乡下的房子和城里的老房子卖掉后置换了一套我小区里的电梯房。自此,父母不用再爬楼梯了。从6月初一直到10月搬家,这其中无数的细节不想再说,强烈地一次又一次地感受到被金钱折磨的滋味,事后回想房产中介的各种神操作,真像是演戏一般。好在,最后母亲的心愿达成,在同一小区购置了房子,只是多花了一点银两。


告别
 
原先父母住的老房子在四楼,带一个阁楼,这是拍的阁楼入口和房间里的气窗。小时候,我和妹妹有一段时间是住在阁楼上的,每天晚上把木头梯子斜放好,从梯子爬上去。阁楼有一扇小窗户,记得星期天有时睡懒觉,阳光会从小窗户中斜斜地照进来,在阁楼墙壁上能看到欢快跳跃的光斑。还记得有一天晚上,居然在梯子上看到一只老鼠,沿着木梯跑得飞快。晚上睡觉时,老鼠出来捣乱,总是发出吱吱嘎嘎的声音,我就用手指敲床框,发出的咚咚声估计老鼠是听到了,它会安静一会儿,但过一会儿,吱吱嘎嘎的声音又响起来,我就又咚咚咚地敲起来,一直没完,眼睛么睏得要命,真气得人牙根痒痒。

那扇气窗也有个故事。有一次,应该是夏天吧,风很大,将房间的门关上了,可我的钥匙却正好在房间里,想来想去,只好爬气窗了。那时好像是上小学五年级,身子瘦小,就垫着骨排凳翻上了气窗,但翻过去后就害怕了,因为个子小,脚离门边的床栏杆还有一段距离,怎么办呢?只好硬着头皮往下一跳,还好,正好跳到了床上

告别


在整理东西的时候,母亲这个舍不得丟,那个不想扔,好多老东西于是又搬到了新家。翻到一只汤婆子,它曾经在我的小腿肚上烫过两个大水泡。看到一只铜脚炉,想起小时候在乡下冬天曾用来烘脚。母亲以前在宜兴买的五只碟子,有好看的水彩花纹,我问怎么一次也没有拿出来用过,她说买了放在那儿慢慢就忘了。还有从乡下带过来的盘子,上面还刻着乡下父亲名字当中的一个“清”字,也从来没有拿出来用过。我跟母亲说,这得给我留着啊,好歹也是一个念想啊。我在清洗碗碟时还看中一个最起码有五六十多年的白色小浅碟,拿在手里很轻很薄,母亲说她结婚前乡下家里就有的。现在,它成为了我的第三只墨碟。当我用它饱蘸墨汁写字的时候,我仿佛与过去有了某种联结,让我感到分外安心。

告别

这个东西,无锡话叫“乌叉头”,晒衣服时用的。这是老外公亲手做的,有多少年头了呢?最起码近四十年,木头的柄已经被母亲的双手磨得非常光滑。

老房子是我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母亲单位里分配到的,后来九几年的时候以房改房花了几千元买下来的。刚分到房子那会儿,外公到我们家来帮着整修一些东西。那时,盛岸路还没有通公交车,晚上回大窑路外公家的时候,我和外公两个人一直走到西门才有公交车坐。走上锡山大桥的时候,感觉自己有点累,走不动路了,外公说,你数数看,这座桥上一共有多少只路灯啊?就这样,一路走着数着,慢慢地就走到离桥堍不远的公交车站了。

告别

在老房子里拍的朱顶红。母亲的几盆花花草草也搬到了新家,花草们都是我用电动车给她搬过去的,好在路途不远。母亲原先的一盆君子兰在今年异常炎热的夏天里光荣牺牲了。好在,其他一些还活着。仙人掌,吊兰,朱顶红。。。我们又给她添了绿萝,君子兰,文竹。

告别

在阁楼上整理旧物的时候翻到这个小本子,这应该是上初中时的手抄歌词本,上面还贴了好多翁美玲的贴纸。翻到小本子那天发了个友圈,引起一片回忆声。有个友友还说看着歌词唱了某首歌,我猜是“走过咖啡屋”,她说猜对了。这上面的歌我最喜欢的应该是周峰的《眼之魅》,这一首印象很深。还有一首《梨花又开放》,每次听到总是想起小时候在乡下的事情来。

“我们该怎么告别呢?像当初见面那样?”这一句台词出自《末代皇帝》。尊龙的绝世容颜与落寞神情,还有荡气回肠的配乐都让人难以忘怀。

人似乎从一出生开始就在尝试着告别,与某物某人某种环境告别,在一路的告别中渐渐成长成熟起来。世上所有的告别都是不告而别,只有在以后的某个瞬间会想起以前的点滴回忆,证明我们曾来过这个世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