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微博控控微博》营销手记#02-没有特色就别写书!

(2012-11-05 14:03:32)
标签:

教育

分类: 03-秋叶玩网络

我的朋友@王哲晓 曾深夜找我谈他想憋一本好书的想法,我当时就建议他与其写一本你觉得好的书,不如想明白你要为谁写一本好书?

市场是个很虚的概念,和任何其它行业一样,不存在一本能满足所有相关市场需求的书,你得选择一个细分市场,写一本面面俱到的书风险未必就小。

写书前最重要的分析是你为谁写?

以《微博控,控微博》为例,玩微博的人很多,以千万为单位。但想控微博的人,无非两种,一种是想通过微博打造个人品牌的人,比如专业人士,高管,培训师;一种是想通过微博开展企业营销的人,比如各种企业官博(这里我个人倒是觉得各大卖书出版机构是我的一大读者群)。

这两类人多吗?也多,但是数量顶多是以万为单位了。

和PPT类书相比,想控微博的可是远远不如想控PPT的人,那么PPT类书的成功未必就能辐射到微博上,在写作之前,对于这点我们心里是有数的。

那么想控微博的人需要一本怎样的书?

目前微博类书无非是四种风格相对受欢迎:
一种是往浅显写,比如李开复博士的《微博改变一切》,适合粉丝;
一种是往道法写,适合老总,比如杜子建屌师的《微力无边》;
一种是往体系写,比如陈永东老师的《企业微博营销》,适合学生;
一种是往实战写,比如文武赵的《微博营销手册》,指间柔沙老师的《微博营销一本通》,适合员工。

不过市场上关于微博的图书已经开始泛滥了,甚至已经打出名号的畅销品也多少有遗憾,不管是李开复的《微博:改变一切》还是杜子建的《微力无边》似乎都无法解决个人和企业运营微博遇到的具体问题。

我经过评估,认为目前从事微博营销的岗位,或者重视微博营销的企业越来越多,但是缺少一本能让他们快速上手的工具书。

陈永东老师的《企业微博营销》,体系完备,但是读起来累,一般书的项目编号编到4.3.2的,读者就会畏惧;

文武赵的《微博营销手册》和指间柔沙老师的《微博营销一本通》,干货有,但体系化不如陈老师完备,而且案例用了很多国外的故事,故事好听,但是别忘了中国一向是以有别于国际特色而闻名。

我们对这些图书的看法是:

1、用现象解释现象,用结果解释事实(在一个刚刚三年还在快速发展的市场中企图去总结或预测什么,都不如不断尝试摸索)

2、生搬硬套国外的理论(往往也是经验型理论)和案例(如果推特上的案例在中国也有效的话,那还会有新浪微博吗?)

3、对国内案例停留在表象的点评,而没有提供详尽数据支持自己的观点。(懂技术的不懂市场,懂市场的不懂传媒,懂传媒的不懂公关,懂公关的不懂实战,所以我们选择合作也是为了尽量兼容各种聪明的头脑)

4、对微博营销提供大量具体的点子,缺乏整体的思路或系统的方法。(我们试图把各种闪光串联成一条线,看看目录就知道我们的努力)

5、有意无意回避微博营销效益产出的问题,用个案代替了普遍分析。(我们认为微博已经开始成为一种常规武器,而不是核武器,不要把它吹到天上去)

我们仔细研究同行著作,一是为了学习,二是为了找出一条不同的风格。

如果找不出和别人的差异化,我们相信市场也不会给你惊喜。

读到这里你也许会发现,相比一般的作者,我和萧秋水因为有产品经理经验,所以我们事实上是按做产品的思路来做书,而且是全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的模式,再加上我们的项目管理经验,注定了这本书一开始就努力追求与众不同。

既然我们要涉及这样一个题目,就必须发挥我们的优势,做出我们的特色,做出我们的品牌。

综合上面的定位考虑,我们想写一本阐述战术和方法的书,而不是介绍道的书,我们都以为对于飞速发展的新媒体,与其预测它会是什么,不如切实利用它为自己的事业助力。

所以最终我们觉得应该写这样的一本书:

1、写有视觉冲击力的书

我们觉得应该复制秋叶在PPT类书籍的成功经验,引入视觉思维,让《微博控,控微博》读起来充满视觉冲击力。

我们的形式一定是四色印刷,图文结合——最好看最好读的。

利用PPT思维来写作,就会一页一个主题,多上案例,点评式语言,一个主题也尽量精炼压缩在一页,其中的好处太多,将另外展开。

2、写有干货的书

秋叶、萧秋水是草根专业微博,因此,我们的内容应该强调对中国微博最新现象及时分析,强调用经典理论分析新现象——最新鲜最真实的。

社会网络与数据挖掘 能给与科学的数据保障,因此,我们的内容不空谈案例,强调用数据分析——最科学最干货的。

我们觉得应该全部结合微博上的成功国内案例写出深度分析,而不是浅浅介绍案例,尽量写出案例背后的信息,或者提供一个分析问题的框架。这恰恰是我和萧秋水都擅长的工作,结构化思维。而且我们都具备知识管理的深厚功底,我们看微博的维度,与一般人也不太相同(一般人侧重于信息,而我们侧重于知识),这会使这本书具备更强的知识性。

一本书干不干,体现在你能否给别人思考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答案。

比如我们写个人和企业如何关注其它的微博,就会提供一个结构化列表,并辅以真实案例帮助理解,非常直观,看起来也很好模仿。

#《微博控控微博》营销手记#02-没有特色就别写书!

这种分类就是一种基于金字塔原理介绍的MECE原则,相互独立、彼此穷尽的原则来整合的。

如果你们仔细看每一个主题我们回答或者思考问题的方式,我相信你学到的不仅仅是微博营销。

3、写有互动的书

我们觉得过去写微博的书虽然多,但基本上这些书没有充分考虑和微博的互动。通过书自己本身带来各种互动带来传播效应。

简单地说,这些书还是书,还不是和微博能够互动的一种媒体,这正是我们想挑战的。

比如在书中案例选择上,我们下了大功夫,可以不夸张的讲,200页的书,我植入了150页各种广告,我倒没有收广告费,我选择各种案例和代表人物的时候,注意各行各业的选材普遍性和典型性,我可不希望我推荐的案例是因为关系好才推荐,首先得玩得好才行,而且其中绝大部分我都没有告诉他们,我们会把他们作为案例写到书中。

通过《名博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我和萧秋水都明白了一个道理:书里有广告并没什么,但是广告要巧妙、合理、有说服力,这样,读者不仅不排斥,还会非常欢迎。要记住营销不是推销,营销是一门艺术。

我们早在写作时就知道,很多人或他们的粉丝会因为意外发现自己或者自己关注的人在书中而晒书给别人看,这就是我们要的效果。事实上,这样的效果已经出来一些了。翻翻@围脖控控围脖 这个新浪书评汇总账户,你就会看到。写作必须了解读者心理,而且,是在揭示出读者心理之后,读者虽然恍然大悟,但仍然愿意为之买单。

主题风格定位明确了,就容易设计选材和排版,这和做PPT的过程是不是很像?

不过一个大的PPT制作需要很多人合作,一本书也不例外,我们得选择合作者,下一节我就来谈谈我们是怎样选择合作搭档的。

现在就想了解《微博控,控微博》?欢迎去豆瓣看书评!这里还有各个网店口碑链接!猛击这里,试试手气!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163183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