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谁的忽悠不是忽悠?

(2012-10-05 15:05:14)
标签:

教育

分类: 10-读书电影旅游美食

自从《明朝的哪些事儿》火了,历史小说也好,解读历史也好,纷纷火了,这倒也是个好事情,让过去学历史觉得没有出路的人发现,真把历史读好了,写历史书也是个出路,当然,前提你得火。比如这本《战国就是一场游戏》显然就是作者期望很高,却没有火的一本书。
  
对比一下《明朝的那些事儿》一,豆瓣评论是42600多,这本才107,不及人家零头的零头。
  
《战国就是一场游戏》出的两本我都看了,的确不如《明朝哪些事儿》,这套历史解读有一大缺陷,就是整本书没有主线,看看标题就知道,所有的章节似乎可以独立成章,每个章节不是时间线展开,这样解读战国,不乱都不成。
  
当然我也同情韩单,谁让你读的是战国,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打你,本来就是一团乱麻,假如找不到一条线索来组织,读者看起来也是一团乱麻。
  
反正读这本书我经常有时空交错感,特别是第一次看到韩单把自己作为噱头穿越进历史时,让我觉得这书的确是一场游戏。
  
这本书也许太受标题党影响,整本书从书名到标题总是努力追求语不惊人誓不休,非常的无趣,一本好的历史读物,应该有一定深度,让袁腾飞回家,自称十年来影响最大的战国史,不应该是这样一本只是堆积一些普通人没有看过的战国小故事合集。
  
其实这不过是某个网络论坛连载得到一部分网友喜欢的文字而已,所以行文简单粗暴,把文字变成游戏,让作者不时穿越,用网络热文点评古人,出书是游戏,历史当然也是快餐。
  
其实战国史非常值得研究,我看战国史就经常思考两个问题:

1、为什么一个国家在经常面临生死危机时,反而往往杰出的人才辈出呢?
  
战国每个国家都有过英雄人物拯救国家的经历,在清末民初,国家局面也不好,也出现一大批人才。相反在和平时期,中国历史上出产鸳鸯蝴蝶派,出产哈巴狗式知识分子为多。
  
2、一个人的价值到底是帮助自己的国家成功还是让自我的才华为明君所用?
  
在我们现在欣赏的很多战国名人中,经常是A国人到B国当官,而且还帮助B国打A国,我的意思是,如果在现在,这些人不都是当做卖国贼骂死?
  
但当时的战国人才周游七国,基本先是一阵忽悠,然后就是登堂拜相,甚至位居高位者居然是国家和国家的无间道,背叛与忠诚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某君之事,为我所用。
  
为什么会这样?
  
我认为战国有点像罗马帝国前的欧洲地中海国家,每个国家都不大,都有一定的影响力,相互制衡,谁也吃不掉谁,这样有才华的人反而得到最大的空间去施展,每个国家为了生存只能选择最大程度尊重人才。结果文化繁荣。
  
但是国家之间征战太多,民众又渴望能有一个强力君主来治理,所以中国出了秦始皇,欧洲出了罗马帝国。
  
在中国到秦始皇一统天下,人才并不重要,他们太会忽悠了,干脆灭口,顺民才是我们需要的人才。
  
反正历史就是用来忽悠的,战国这段历史不是你忽悠我,就是我忽悠你,只印证了一句话,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战国时代,古人已经把世事看透,留下千古文章,再往下看历史,不过是统一到分裂的轮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