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之惑:你是为用户说话还是为企业说话?
(2012-09-21 08:18:15)
标签:
教育 |
分类: 04-秋叶玩职场 |
前一阵收到一封邮件,内容很有意思:
我是一名**员工,在给一家中小企业推销手机定位业务。这个企业的特点是大量的销售人员遍及全国,老板想随时知道这些人在做什么,所以对手机定位感兴趣。由于和**公司竞争很激烈,所以我们在前期沟通时,含糊地答应了客户提出的一些个性化要求。现在已经签约,进入实施阶段。
用户要求兑现这些功能:只要工作人员在当地办事处的房间内呆的时间长于30分钟,就要自动给机主发短信,提醒你该出去跑客户了。而这个功能我们实际上并不具备,内部协调开发流程也很痛苦。同时在省外的手机定位基站数据更新不及时,造成定位偏差较大。而且系统跨省的协商也很麻烦,这也是大公司的通病。
这种情况下,我该怎么办?是告诉用户真相,还是走流程催研发立项开发?如果要说服研发人员,那么客户的这些需求是否属于个性化需求还是一个普遍性的需求?
请张老师指点一下,谢谢。
下面是我的解答:
你真是一个负责的实施人员,可惜你遇到一个超出你的技术思维模式的问题。这个问题还真是挺难的,做实施的人碰到这种问题,是两难。现在的选择是在两难里选择哪个伤害最小?而不是两头兼顾,也不可能两头兼顾了。
最理想的情况当然是解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这种需求如果要实现,已经超出自己公司的解决能力,需要在不同省份电信系统间协调,我不能说没希望,我估计这个希望实现的时候,都足够这个项目黄几次了。
站在客户角度,直接否定这个需求肯定是让老板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那么是不是问题没有解?或者装鸵鸟政策肯定是无法解决问题的。
不过我觉得还是有办法,我们必须跳出企业需求的表面去讨论问题,业务员不肯出去跑业务,让老板担心得很,当然很不好。
但本质上这是一个技术问题吗?如果发现业务员半小时在一个固定地点,就发短信提醒业务员跑业务能解决问题吗?
根本不能,业务员可以想很多办法绕开这个监管,假如他不愿意跑业务的话。
假如跑业务对业务代表很有价值,你就是不发短信他也会跑,这个问题的本质是激励制度,当激励制度存在问题,让业务员怠工的时候,通过技术问题压制矛盾,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激化矛盾。
我的解决办法很简单,经过仔细考虑提出管理上的合理化建议,争取说服企业老板实施,同时加快项目实施,让其它能出效果的地方先出效果,让项目得到一定程度认可。
如果不这样做,即使做了监控功能,搞管理的都知道无法解决问题,没有针对问题去谈解决方案,被客户一些想法牵着鼻子走,都是项目失败的先兆。最可怕的是把这种项目失败归结为公司内部资源不配合,无法抗拒的外部原因,都是很可笑的。
其实这就是项目需求分析的问题,在我的新书《超越对手-大项目售前售后的30种实战技巧》里专门有一章探讨,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链接去了解下这本书。
当然这样做,我就是一个管理顾问去做IT顾问的工作,却拿一个技术人员的工资,是很吃亏,不过做项目的人要目标导向,这种项目做下来,能力长进就不是一点两点,以后想得到好的平台,很容易。这点也要想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