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叶上班记之八十五–和北乔峰口水帖:《信息资源规划》一书的读后感—-九点问题!
(2012-09-06 18:28:00)
标签:
教育 |
03年我买了一本高教授的《信息资源规划》,昨天一口气看完了,觉得这是一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好书,搞信息化的人的确应该看看,对思路是一种启发。不过我看书一向是带着问题读,看完以后还是有些问题不明白,需要请教。
问题一:
《信息资源规划》介绍了cio的来龙去脉,提出CIO要懂数据管理,是否意味着一个CIO如果不懂数据库原理,不懂软件工程,不懂一些面向对象开发新技术方面知识是否就不是一个称职的CIO,我认为是应该懂的,否则CIO这玩意太容易做了,而且知识面还不够。
问题二:
《信息资源规划》对数据库管理员、数据管理员、数据分析员的划分很有道理,但对其资格侧重与数据处理专业教育背景和若干年数据处理和程序设计经验,完全没有提到对实际业务操作能力的培养,是否是我们目前软件公司的毛病?会设计数据库的人少,真正理解用户语言的人不多?这个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比接受一个理念更重要。我认为这个资历是降低了门槛,不好。
问题三:
书中提出由面向处理到面向数据开发的概念,但没有专门谈,什么是面向数据的开发?前两者和面向对象技术是什么关系?好象也没有讲。所以问问高手们。
问题四:
书中业务流程中提到先做数据环境重建,再做应用软件开发,到底是自行在数据环境下开发还是选择商品化系统?如果软件商产品中设计的数据库结构和用户规划的数据环境不一致,怎么办?书中回避了这个软件商产品中数据库和用户在IRP方法下建立的主题数据库不统一的问题。当然绝对不是说软件商设计的数据库就好,是高级垃圾的也有,问题是到时候谁修改自己的东东迁就别人?还是先答应,到实施时又让用户按自己的东东来?
还有做了IRP后还要软件商的调研吗?怎么协调两种调研体系和思路呢?
问题五:
对软件工程和IRP技术过于划界限我认为很不对,软件工程本身就包括系统思想,包括对数据库设计技术,对数据词典设计维护技术。现在学习了软件工程的设计人员设计的系统不好主要是思想认识,所处的公司环境压力(例如要求三天出应急版本),对企业资源占有和掌握情况决定的,并非不想做一个好的,集成的系统。另外在不同的公司,各为其主,数据互相不集成是商业的需要。反过来说我认为IRP中很多观点应该是一个学软件工程的必修课。实际上书中很多知识和内容就是软件工程的内容。另外有些例子不能说明软件工程不对,例如人力资源管理的例子,在最开始开发的时候人并没有想到这么多东西,后来想到了,也是没有办法,对中国的好处是如果现在买系统基本上会将这些出现的典型问题考虑了,但谁也不能保证将来不出点新东西,所以IRP很有用,本身就是软件工程里的一个思想和方法。
问题六:
企业案例都是对大型集团公司,电力化工流程型行业没有看到对离散制造业的分析,这个里面区别很大,下面我还要谈谈。
问题七:
用户接受数据管理观点容易,但做具体工作难,在很多企业或者行业上的实施方法还需要研究。
问题八:
还是分析制造业,流程型行业主要是对生产过程环境参数控制,本身设计工作不多,但在制造业设计工作和管理营销工作紧密关联,我认为IRP在制造业可以解决面向管理主题数据库设计中大部分问题,但面向设计的主题数据库可没有那么简单,我自己一直提倡先分析数据,在数据基础上分析业务,问题是设计系统中数据不能简单用主题数据库设计,涉及专业技术太多,就问一个问题,如何建立理产品三维模型的主题数据库?特别是这个模型在不同的企业和不同的管理要求联系,有的必须结合工艺,有的必须侧重工装,还有一个问题,一个大企业肯定不仅仅是有二维,还有三维,还不是一个公司的产品,而且彼此是绝对不肯兼顾对方的,表面上可以,用户怎么能引导他们接受你一家的主题数据库?更何况面向产品数据模型怎样才好还没有定论。我关注PDM就因为难度太大,我还是个小学生,就IRP而言,我认为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但并非全部。也许通过研究深入发展最终要有人解决的。
问题九:
应该说是一个建议,应做好行业主题数据库样本研究,这是快速帮助企业规划和做咨询的本钱,就象麦肯锡的案例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