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叶乱弹之113-老婆的同学十年聚会
(2012-09-02 17:42:21)
标签:
教育 |
老婆读大学是在武汉大学,当时计算机专业刚开始扩招,一共5个班,老师不够,经常一起上课。所以搞同学会一邀请就是五个班的人都邀请来。
昨天他们见面,吃饭,我有事没参加。今天老婆有几个玩得好的也要去重游校园,我就作为家属陪同,中午一起吃了个饭。
大家议论起来觉得最大的问题是来的人不够多,才50多人,总数有150人的,很多武汉的同学都没有来,其次很多同学不在一个班,聊起来有点生分,没有一些好节目让大家融洽一些。
这和我去年搞十年同学聚会差异很大。我35人的班,答应来的32人,最终来了23人,比例非常高了。没来的都是临时有事情,都电话过来了。
我正好和组织的人聊了下,就很清楚原因。
第一,他主要通知手段是邮件和同学录或群中转发,而我是电话。
第二,他一个人只邀请一次,然后无非多群发几次邮件,而我很清楚,即使是同学也必须电话至少邀约三次,最终才能确定来的时间。
第三,他只是简单的邀约,而我是说某某某要来,他等着你,你来不来?然后某某某点头,我立即给刚才那个“他”如法炮制。其实道理很简单,同学来了越齐,大家越开心,花钱越多越高兴。
第四,为了打消同学的顾虑,我负责了所有的订票工作。
第五,他是临时发动,而我是提前三个月就邀请,要求同学提前做好工作和生活调度,避免临时来不了。
第六,我安排了详细的行程,吃饭选比较实惠的(他们这次点甲鱼一类的菜,我没有,因为同学聚会不在乎这些,我们这些都没少吃),聚会尽量利用免费资源,这样我就只花了他们一半左右的费用,安排了两天的活动,他们只吃了两顿就花费了600,我呢是300,安排吃了三顿饭(其中一次的堡仔饭,一次烧烤(在武汉读大学的很怀念这个),一晚上卡拉OK,一天棋牌,女同学和家属都安排洗了个脚,内容丰富很多。
第七,其中一顿饭我邀请老师来了,可以谈一些话题,也可以谈一些合作。这边估计就是同学之间热闹了一下。
第八,为了帮同学省钱,我找了招待所是80一间,他们是150,我看了下,条件我略微差一点,但总归是一个档次的。
其实一句话,我这个人的观点是象这样的活动,其实可以让自己很好经营自己的人脉,要做就要做好,做足细节工夫,同学们会记得你的组织工作和能力,将来会有收获的。
如果总指望同学们自己记得,难!既然同学来了,就想一个好东道把地主之谊尽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