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秋叶理财之06–生活中的信息化

(2012-08-19 21:04:52)
标签:

教育

分类: 08-秋叶乱弹琴
转眼大学十年了,今年五一组织了大学同学一起在武汉校园附近聚会,邀请一大帮现在分布在天南海北的同学聚在一起。
 
在我操办之前,我妈妈担心的打了一个电话,说同学聚会很麻烦,上次他们老同学聚会是她组织的,感觉脱层皮,非常累,一个人都忙不过来。
 
不过我这次同学聚会办下来,觉得还好,基本利用零散时间联络好同学,利用网络交互定好日程,利用关系解决一些麻烦事情,大家玩得很开心,一切OK。
 
整个过程回想一下,信息化技术帮了大忙,也许我妈妈感觉累,我感觉轻松,很大一个原因就是组织工具大大不同,我用的是跑车,我妈妈可能还是在用马车。
 
整个聚会的发起建议是深圳的一个同学提出的,很快得到连云港同学的响应,然后大家在网上QQ聊天时又碰到我,我是为数不多在武汉的人,也觉得组织这样的一个活动有意义,有价值,于是就自告奋勇先去组织这个事情。
 
一个点子从提出倡议到落实具体负责人只用了半个钟头,如果没有网络和QQ聊天工具的帮助,通过其它方式能如此快从想法到行动,这是很难实现的,或者要花费成本很高。
 
有了想法还得征求全体同学的意见,要是在过去,我们的选择可能是一个一个同学打电话,但这样有一个很大问题,十年没有太多联系,很多同学联络方式我并不清楚,一些留下的联络电话随工作变动已经不在可以用了。
 
不过不要紧,当初我们毕业时在5460建立了同学录,我登录上5460后差不多查到80%同学联系方式。
 
然后我根据印象中谁大概在哪个地区工作,把不清楚电话号码的同学发消息,邮件问同一地区的同学,或者是他当年感情比较好的同学,很快就凑齐了全部同学手机联系方式。
 
如果没有5460,说实话,我根本不清楚大部分同学最新工作变化,毕竟现代社会大家工作岗位和地位变动很正常,半年不联系,可能手机,地址和工作单位全变了,再打电话过去就是“本号码是空号”了。有了5460这个平台,的确方便很多,收集号码和邮件大概只用了我三天左右的时间。
 
那么大家能否同意聚会,什么时间,多长时间,哪里会合都需要和每个人一一确认。
 
我不太想通过电话去确认这个事情,要在过去,这几乎是唯一的选择,第一是成本高,都是长途电话;第二不能确保马上能接听,反复打几十个电话,很浪费我的时间。我自己每天工作也很忙,不太可能花费太多时间去联络。
 
确认聚会日程我是通过群发短消息来实现的。
 
这样做的好处有三点:
 
第一是方便,确保可以通知到联系人,即使当时没有接收也不要紧;
 
第二是可以存留文字记录,口头方式通知人,信息容易遗漏,短消息内容设置好了,不但不会遗漏信息,还可以留底,重要的文字信息会保留下来,随时给同学一个提醒;
 
第三是可以在路上,坐车间隙时间去群发消息,落实行程,不耽误正常工作时间。
 
如果群发邮件,虽然省钱,但我手上还没有完整的邮件名单,更重要的是很多同学未必能方便收邮件,或者有定期收邮件的习惯,可能反而会有遗漏的,但大家一定会看短消息的。
 
而且手机短消息比电话便宜很多,也大大节约了费用。
 
有了短消息,信息化又给我提供了一个新的联系方法。
 
短消息内容设计好,几乎每个同学都要发送,群发功能就很重要,一个好的手机可以支持写长短信,群组发送,如果只能是一条一条发送的手机,那耗费时间太多,所以有一个支持群发数量多的手机在这个时候就大大节约了时间,看来好的硬件和软件一起绝对是相互匹配的。我的手机很便宜,但号称是短信王,呵呵,这个短信王的确帮我节省了大量时间。
 
因为同学能不能来要根据大家意见不断反复确认,订返程票也要不断确认,很多短信内容相近,要反复发。
 
如果短信要反复发的,我的习惯是将这些短消息设计成标准模板,存在草稿箱,要发的时候随时修改一下就可以群发了,这也大大节约了时间。所以说标准化是信息化的倍增器。
 
当然初步短消息确认后,还是要电话逐个确认。因为这么重要的活动一定要用更正式的方式确认,让别人觉得受尊重,也通过电话沟通增加犹豫不决的同学来的概率,毕竟人越多越热闹。
 
再好的信息化通知手段有时候也不如口头沟通有效果,有三个同学就是被我软磨硬泡给喊过来的,所以信息化只是一种工具,真正要解决问题,我们永远不要忽视传统手段的精髓。
 
好了,人数确定后,就要安排日程了,我设计了一个日程安排,同时发布在同学录留言板,QQ群里请大家反馈,上网方便的全部发了E-MAIL。这种内容比较长的沟通,当然要书面确认,不过短消息已经不能胜任,只好通过邮件确认,等3G手机出来后,我想就应该更方便了。
 
为了便于持续讨论,我还建立了一个QQ群,大家联系就更方便。
 
我不知道别的班级同学聚会是如何发起和联系的,但信息化的确已经改变了我的生活模式,移动电话,手机短消息,网页同学录,邮件,QQ,全部都用上了,一切尽在掌握。
 
下面我谈一下我是如何定下宾馆和酒店,还有KTV,棋牌会所等地方的。
 
在同学来之前,我已经提前订好了中晚饭的地点和住宿的地点,找到这些地方用的是最传统的方法,信息化可帮不上忙。
 
虽然我自己出差用携程订房订票订餐,或者直接选择网络订如家,但大家聚一起,都希望在学校附近,我们学校附近好象没有合作酒店。而且这些合作酒店就算有,都不便宜,可能有的同学住的话压力大了一点。
 
反正我是先到学校附近看学校招待所,附近的宾馆,然后喊上一个对附近地形熟悉的的士,让他带我去周围看一圈,在10分钟内就知道方圆一平方公里内有哪些宾馆和饭店,然后就只能用自己的腿一家家看宾馆饭店的价格和质量,这个可不能马虎,听信别人的说法。
 
餐馆还好,因为学校对面有一个档次还过得去的,价格也不贵,我们学校老师都在那里吃,所以我只是去了解能不能自带酒水,这是省钱的关键,自己带的啤酒三块一瓶,进了饭店至少就得八块一瓶,后来我们一个中午就总共喝了将近60瓶啤酒,这一项就省了300块。然后我去了解下有无容纳三桌人的包间,这也是确保喝酒气氛的关键,要是人分散在几处,或者在大堂(五一期间婚礼不断),也很难把我们同学喝酒的气氛带出来。
 
关键是宾馆,宾馆太便宜档次不够,太贵有的同学承受不了,要找一个物廉价美的可不容易。一般看宾馆我是看两个地方,一是床好不好,大不大;二是卫生间质量如何,这两点好的宾馆一般都不错,如果要在挑剔下就是看房间大不大(大房间,窗几明亮的感觉舒服),有无隔间,不过这样的价格就要上去了。
 
不过我的经验是找一些熟客、回头客长住的大单位招待所,往往价格不贵,服务和内部质量很好。果然还找到了一个,当时没有空位,留了电话,过了三天,通过电话订好了房间。不过要交订金,结果又安排人去了一趟,这就多花了几个小时。如果有网上支付订房定金的业务,呵呵,可以节省多少精力和时间啊!信息化还是不彻底,毕竟是小招待所,不可能负担这样的系统。
 
同学到了以后谈到晚上的安排,女同学提议去唱KTV,问住当地的女同学,不清楚附近的好的KTV在哪里,毕竟外面交往不多,毕业十年还没有被社会污染。
 
不过也简单,我直接拨114,问我附近有什么好KTV没有,不但告诉你有,还可以直接帮你预订,五分钟,KTV订好了,晚上直接去包房就好了,不过要准时到,否则会取消的。这里要说一下,现在电信的114号码百事通的确非常方便,我现在到任何地方只要有不清楚的,首先就咨询当地114,就象咨询当地一个有经验的老人一样,而且不用求人,信息面还广,还可以和114的合作单位直接落实预订服务,建议大家都了解下这个业务,特别是经常出差的,听人说话和上网查信息感觉是很不同的。
 
不过到了晚上大家要求吃武汉烧烤,这个没办法,还是住当地的男同学轻车熟路的解了围,看来小吃这种小服务将来要是能上网在手机上查,对很多外地旅游者其实更有兴趣,我出去玩就喜欢吃当地特色品种,但总找不到,而且不熟路,也怕的士宰客,建议有兴趣的人搞个旅游网,专门介绍各地旅游吃喝玩乐的小地方,就象很多当地城市报纸办的生活刊,专门介绍当地的衣食住行有特色的地方一样,当然还要加上GPS路线查询,否则离开本地人,我就享受不到这种小市民的自在服务啦。
 
第二天一早,天气热大家也不想去东湖或长江江滩,一致要求包个可以喝茶打麻将的地方,我又是114一咨询,很快找到几家咖啡室,我亲自打的逐个考察了下,选中一家就去了,整个花费时间不到半个小时。
 
最后还用114查了个订票电话,用电话订了张票,一边玩一边就把事情办了。
 
不过有两个同学3号才要求订4号的票,这可麻烦得很,电话咨询售票点订都订不到,最好还是动用我的关系户,直接抢了两张卧铺,只用了15分钟搞定。信息化再方便有时候还是不如关系方便。
 
走的时候,同学要求把照片发过去,现在的照片都是数码的,整理和发送都非常方便,如果还是胶卷的,就这两天估计胶卷都得花费几百。
 
武汉的一个同学说要不把大家的照片收集起来,刻光盘吧。
 
我说刻光盘成本不高,寄光盘成本高啊,而且30多个人,多费时间,让谁去忙这事我都与心不忍。
 
那要不打包发邮件?另一个同学建议。
 
我说,这么多数码照片,每个都是1、2M,一共几百张,发邮件得分很多包,而且大附件邮件发送并不稳定,一个一个发邮件何时搞得完。
 
最后我出了个简单的主意,我去申请了一个1G的免费网络硬盘,我们把帐号密码通知给大家,各人把各自地方把各人拍的照片放上去,然后分别下载共享就好了。
 
这样大家只要能上网,都可以去做这个事情,工作又简单又方便,我们只需要发个网络硬盘帐号给大家,把自己手中的照片放上去即可,不晓得节省了多少时间和费用,呵呵。
 
当然整个接待过程少不了用心用脑去策划,但如果没有信息化工具,一个人还真忙不过来,这样看来信息化其实离我们生活一点都不远,要放在2002年搞五年聚会,这些事情恐怕还都不能这样操作的,短短五年,世界就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
 
生活中的信息化其实无处不在,我们就是生活在越来越习惯已经高度信息化的环境中,只是我们还没有觉得这些改变已经很大了,这次五一忙完,我是发自内心感谢信息化,真的方便很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