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静少言
陶渊明的文字里有一个句子:闲静少言。我很喜欢,请人写下来,裱好,装在玻璃框里,挂在墙上,用来自勉。当然,我知道我根本做不到,但心向往之。
首先是“闲”就难倒了我。为生计,为功利,也许还为说不清的流俗,我已随波逐流忙了半生,也许还要一直忙到退休。我知道,“闲”是一种修行,是一种境界,而忙有时却未必不是一种宿命。让自己“闲”下来,须得看破名利,安于清贫。“闲”自然不是无所事事,而是内心的淡泊和超然。当然,身体的有闲也是必须的,一个被生计掳去做劳役的人,很难心闲。一个游手好闲的懒汉闲是闲了,但那种闲无疑太空洞而无聊。陶渊明的闲自然是一种生命进入澄明境界的闲,是那种曾经沧海以后归于沉静的闲,是生命自足内心得到安放的闲。
闲下来,才会有静。“静”,是世界自去热闹而我独取安闲的“静”,是经过喧嚣炼狱以后的自在之“静”,是舍去浮华心远地自偏悠然见南山的“静”。“静”,不是无所挂碍漠然的寂,不是失去活力的那种僵化的枯。静是心灵得到安放的自在,是万物皆备于我的自足,是生命澄明洒落的自得。
至于“少言”,可以是少说废话,可以是面对滚滚红尘的无言,也可以是纵浪大化中无复独多虑的寡言,更可以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一个对生活、对人生、对世界少言的人,一定是参悟到更多真谛的人,一定是因为内心丰富自足而拙于言辞,一定是生命进入到大境界以后的安然。去壶口瀑布,我们会看到两种人:一种人,张牙舞爪,大喊大叫,他看到了什么?另一种人,站在边上,像遭遇雷击,默然肃立,他又看到了什么?但我相信,后一种人一定看到得更多。
而我自己,“闲”、“静”、“少言”,一个都没有做到,但是我知道,我是多么期盼,我一步一步走向它,走向生命的大自在,走向人生的又一个春天。
闲静少言的下半句,是“不慕荣利”,这个我就没有让写出来,像我现在的嘴脸,把这几个字挂在墙上,会得罪人,也会被人笑话。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