肤施小镇:小暑篇
我是个乡下手艺人
整理好两本书,可是我犹豫了,要不要拿去出版?是的,我当然希望把这些文字变成真正意义的书,放在我面前,星散在一些书店里。那些文字毕竟带着我的体温,记载下了我的情感与思考,但我同时知道,当它们成为书,命运一定好不到哪里,不会有几个读者,绝大多数会蒙上灰尘,无人问津;用不了多久,就变成废纸被运送到造纸厂。我之前已经出版过10本书了,除了敝帚自珍、码在房间里的那部分以外,有多少能到读者手里,更有几个读者真正愿意认真读完呢?如果真是这样,世间的废品本来够多了,还有必要再去增加吗?更何况,还要掏一笔数目不小的钱呢!
可是,我就该把它们搁放在在电脑上,存储在U盘里,让它们永远不见天日吗?
是的,如果我对自己有信心,并且有更大的追求,就应该让这些文字放在“抽屉”里,仅仅作为自己的纪念而存在。可是,我知道,我只是一个非常业余的写作者,我从未奢望自己的文字有一天横空出世、一鸣惊人,甚至那也根本不是我的追求。我写作,仅仅是因为我喜欢,多年而成为积习,成为生活方式,抵御外物,安妥自己。我当然也希望有小众的读者,分享我的文字和生活,如此,卑微的生命似乎多了一分美丽。
有的人一边写作,也会一边向人众推销他的作品,只要推销的方式不恶心到别人,我看这样做没什么不好。可是,我却非常不情愿有意识费尽心思去这样做,我还是想,桃李无言下自成蹊,文字果真好了,自己会生出翅膀。不止一次有人相劝:酒香也怕巷子深呢!光是闷着头写便只能自娱自乐。说什么呢?他也许说得对,可是,有谁比我自己更了解我吗?如果分明知道自己的文字只适合很少的人,却满世界去吆喝,不显得非常可笑吗?那些满世界吆喝赚得了一点声名的人,真的会有许多人因此信任他的文字吗?声名也许可以营销,文字却不可以,它自己会慢慢赢得人心,如果不是这样,那只能说明,这些文字还不足够强大。那么,就让它们像野花一样悄然而生、寂然而灭,不也挺好吗?
我常常想,我便是那乡下的手艺人,安静而耐心细致地制作着自己的手工艺品,每一件出来,诚然登不得大雅之堂,也从不打算取悦众人,但自己却赏心悦目,满心欢喜,心满意足。如果再有三五个真心欣赏的人,不也让人欣然吗?不也就足够了吗?
如此一想,写下的文字,还得把它变成书,否则就像个半成品。我写了这么多年,非但挣不到版税,还得自己添钱,真的有点惭愧。好在我的家人并没有因此阻挠我,更没有为此嘲笑我,其他人怎么看,也就无所谓了。我这样为自己开脱和解嘲:有的男人花钱吃喝嫖赌,有的男人花钱买车买表,我不过是花钱印两本书,都是为自己喜欢干的事埋单嘛!这样一想也就心里平衡了,不觉得自己内疚和没出息了。
那么,该给谁呢?现在掏钱出书真是太容易了!有时觉得阿猫阿狗都出了书呢,有时又想,我在另一些人眼中,不也是阿猫阿狗?便不再愤愤了,写得狗屎不狗屎,都是相对的。掏钱出书,总比掏钱嫖娼好一些吧。再看到那些书,我就不厌恶了;再看到那些人人五人六赶场子,我也不嗤之以鼻了。这也是一个生物圈,大狗汪汪,小狗也汪汪,玩得自己开心自我感觉良好便罢。可我真的不愿加入这样的游戏,或者,我已经对这样的游戏深深厌恶。我已经有了洁癖,我希望我的书干净一些,白字黑字,有温度,有良心,我因此希望遇到合适的出版商,他可以宰我一刀,却把书印得是我想要的样子。可是,在一个拜物教盛行的世界里,这难道不也是一种宿命吗?
尽管如此,我依然把手伸进布袋,并相信自己会摸出一个晶莹的圆球出来。
绿皮火车
我又坐在了绿皮火车上,已经有很多年了,我再也见不到它的身影,我以为它在中国大地上绝迹了呢!现在我知道,它还在跑,从一座小城市,到另一座小城市。
许多种美好的事物都在消失,这么说,好像有点矫情。我当然知道,高铁宽敞、舒适、快捷,但这并不能说明,绿皮火车就落后、老态龙钟。相反,我到希望一年有那么一两次,坐在绿皮火车上,咣当、咣当、咣当当,用大半天或者一天一夜的时光,去外地旅行。如果坐的是高铁,我会觉得那只是交通工具,上去了,看书、睡觉,到站了,下车、赶路,很直接,没有多少趣味。
但是绿皮火车可能就很不一样。坐在座位的一刻,身心先就放松下来,好像要走一个长长的路,要到很远的远方。只有在绿皮火车上,才有可能细细地看窗外的风景,看到大地苍茫,人间万象;才会慢慢地感受到人在旅途的孤单和独自远行的惆怅。是的,那些多么熟悉的事物,缓缓地退后,慢慢地消失,好像把身体里最亲近的东西一点一点放下,一点一点割舍,最后只剩下孑然一身;而前方的铁轨,远远地伸进苍茫,好似那些未知的命运。看书、饮茶、吃方便面、发呆,当倦意袭来时,或者小寐一会儿,或者突然对身边的人有了兴趣——于是认识了一个人,了解了另一个地方,听到了不同于自己的故事,甚至,如果幸运,还会结识一个曼妙的红颜知己。
不知道是谁最早把火车设计成绿色?大约因为那个时代,人们都喜欢军绿色吧。大概也因为青春是绿色的,于是把一列满载希望的奔跑者打上翠绿的颜色。当它雄赳赳穿过绿水青山,谁的心不是年轻的呢?绿皮火车还有憨厚的模样,看那火车头,方方正正,厚道、踏实而让人信赖,不像高铁的头,像个梭镖,尖头尖脑,身子也光滑地像条狡猾的鱼。不过,要是把高铁设计成绿色,看上去一定会非常别扭。那么白色,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颜色吗?那是科技、简约、速度吗?或者精神的贫乏和苍白?现在,当我看见一列绿皮火车缓缓驶过大地,有一种亲切的温暖,同时又感到怅然若失,那是青春的衰老,还是载不动的乡愁?
好像一切交通工具都在向快速发展,蚂蚁一般的小轿车就不用说了,飞机、火车、轮船,无不追求着速度。这些还不算什么,人还在努力着想要乘上宇宙飞船,到火星上安居呢!作为一种探索的梦想,这值得骄傲,但作为一种逃离地球的工具,这难道不是悲哀吗?
人为什么要追求快?不论怎么快,不也就是不满百就要去那边报到吗?想一想古人,坐着牛车,吱呀呀,一边晒着太阳,一边哼着小曲走在路上,看看风景吹吹风,不也挺美吗?或者骑着毛驴,哒哒哒,一边走,一边琢磨是推还是敲,听鸟叫,闻蛙鸣,不也挺爽吗?最快也就骑马,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风生两耳,香满衣袖,不也挺惬意吗?就算后来有了自行车,叮铃铃,一边骑车走路,一边吹吹口哨,遇到下坡,尽情撒一阵子欢,不也挺浪吗?
一旦把人装进密闭空间,和外界隔绝,就再也不美妙了。但只有一种例外,那就是绿皮火车。只是,这火车正在慢慢消失,并且终会有一天,永远停泊在大地的一角……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