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喜文人字
我其实不懂书法,但还是有点喜欢,怎么说呢,大概艺术都有相通之处,一个文人看那写在宣纸上的字,不管是不是瞎掰,总还是能说出几样自以为的好处。我发现,敢于写字的人竟然如此之多,而让我赞赏的却如此之少。可是,我从来不敢公开说,怕贻笑大方,怕人觉得我狂妄。当然,因为我是个小人物,能够见到的艺术品实在有限。有时,我觉得好的作品,别人觉得简直没法看,我就赶快噤声——没办法,人和人的眼光是迥然不同的。我看字,笔法一点也不懂,主要是看那“态”,看那字里面流动出来独特的“气”。有的字,写得像印刷体,或者写得正儿八经,能看出也许有多年操练的功夫,但我发现不了和艺术有丝毫关系,这样写标语可以,写对联也可以,唯独不该写在宣纸上,裱装起来。
我是小文人,大概喜欢附庸风雅,我住过的房间,总要挂一两幅字的,因为不认识书法家,也不愿花大钱去买,所以一般就请熟人写,或者请熟人找他的熟人写。最早的一幅字是:含着微笑,看着海洋。选艾青先生《礁石》里的句子,我以为那是经风历霜后的一种超然和坚毅,也是我对自己的勉励。那字是朋友帮我请延安的一位先生写的,名字我都忘了,只记得那字写得苍劲,把坚毅写出来了,但少了超然的味道。后来有一年,陕西老作家赵熙来我们单位采访,我陪老先生十余天,交谈甚欢,先生朴实平易的品格和深入生活的作风很让我感动和尊重。临别时,他主动送我一幅字,写的是:文达诗境。那字,文秀又见风骨,是我得到的最喜欢的一幅字,现在还挂在我小镇的书房里。我长安书房的字,是作家和谷先生写的,他一定是由我的名字里的“帆”字想到了李白的诗句: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对我的勉励自不用说,惭愧的是,我从来缺少这种干云豪气,现在更是只想老庄无为、法自然,有点辜负了他的美意,但每每看那字,还是会长几分精神。作家的字,总会有些模样的,和谷先生的字,也许算不得上品,但是艺术品则无疑。多年前,还有朋友送我一幅陈忠实先生的字:观涛听海。说实话,老人家的为人为文都让我高山仰止,但他的字实在不敢恭维,便只留下做了纪念。后来,老先生的字写得多了,也有了风采,可是因为他那黄土地般厚重的面孔和砖头般的《白鹿原》,让他的字显得很不匹配。贾平凹的“字”也有两幅,但都是赝品,他的字满大街都是,成了雅贿的常选,在书院门一百元就可买到一幅可乱真的作品,还附有贾主席和字幅的合影,让人哭笑不得。房子不光有书房,其他房间,我也会挂。有一幅是作家赵瑜兄写的,我买他几本书,他竟然赠我一幅字,真是赚大了!写的是苏东坡著名的《定风波》,这是我最喜爱的诗词之一,苏轼又是我最敬仰的大家,所以也颇喜欢这幅字。赵瑜兄的字自由疏懒,圆润流畅,有超然物外的清气,自然喜欢,只惜他写掉了一个字,要是仔细看,就会有些微的遗憾。延安有个书画家叫艾生,据说在那个界已是名家了,可是我隔着一座山,并不清楚。他擅长画,但他的字我也喜欢,厚重苍劲,如枯木,如礁石,却张扬着卓尔不群的生命气息,让人过目不忘,久久萦怀。因为同在一地,总能找到熟人让他写字,就有了三幅:依乔看云;抱朴守静;烦恼即菩提。前两幅嵌入了我老婆孩子的名姓,挂在我长安的家;后一幅是我的恩师曾经的赠语,收藏着。我还有几幅字,都没有装裱,装在大信封里,闲时会翻出来看看,也是享受。其中有一幅写道:醉饮农家酒,笑读古人书。写得酒气腾腾,一幅醉态,让人想到李白,看一次醉一次。
就是在办公室,我也喜欢挂一幅字,好像一下子就有了不一样的感觉。当然,我不会挂厚德载物,业精于勤,宁静致远等等,多好的词,被庸俗化了,真可惜。尤其是被写得糟蹋了,没办法,暴殄天物的事经常发生,也只有一声叹息了。我给自己选了几个:闲静少言——取陶渊明的一句,勉励自己静下心来,看淡荣辱;秋气春风——取弘一法师“律己宜带秋气,处世须待春风”其中四字,君子真人之言,醒人。还有一个,桃李无言——我的期待肯定不包含下半句,而是觉得生命就该是这样子:像桃李一样平凡而沉静,又像桃李一样健康、丰富和美丽。可是,我能找到哪个文人来书写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