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片看《论语》(142-144)
(2010-12-15 08:10:19)
标签:
夫子博学《论语》子曰文化 |
分类: 信笔游 |
142、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大概世风日下、礼崩乐坏,大概周朝已显日薄西山,衰败没落气象,让一个满怀济世理想的儒者长太息以掩涕兮。这一次,他沽酒自饮,借酒消愁。发现盛酒的觚也非旧时的模样,由是感时伤世。估计周制之觚,纹饰精美,盛上美酒,被仁义之人饮用,愈显得觚之美丽端庄;而夫子其时所见之觚,丑陋不堪,令夫子感喟涕零,悲从心起,这是什么玩意儿,这是什么玩意儿!如夫子所言,通过酒具,差不多可以窥探出一个时代。不妨看看我们这个时代的酒具吧!)
143、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宰我有点拿夫子开涮:他问夫子道,老师,有仁者如您被告知,有人掉进井里,您会跟着入井吗?我觉得他的问话一定别有用意。是有人找夫子做事而设了圈套吗?他的寓意很显然:您夫子是仁者,您遇见掉到井里的人就该救人,可是您要是也跟着进入,不也掉进了井里?他是劝夫子不要被人以仁义的名义被骗。果然,夫子说,君子可诱骗去看,可不能陷害他入井。他可被骗,但不会因为被骗而糊涂。可是,仁者只是去看井中之人,而不设法救人,又如何算仁呢?那就只有一种选择,在井外救人。可见,仁者必得是智者。
144、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博学于文没错,一切典籍著作,乃人类智慧结晶,博而求之,必受益无穷;然而在夫子看来,光博学不行,须约之以礼,使其在礼的约束下步入正道。否则将如脱缰之野马,野性不羁,偏出正道。而“礼”乃夫子一贯之倡导,道乃夫子始终之求索。因此,欲为君子,必束之以礼教。否则知识越多越反动,博学了,广智了,却成了一个异人。我觉得夫子在这个问题上有些专断,礼是一路,道是同一路。然而,博学之典籍绝非一路。取百家之长,可归于一家,亦可能是另一家,只要他自成一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