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片看《论语》(113-114)
(2010-11-10 08:01:21)
标签:
叔齐鲁国夫子《论语》文化 |
分类: 信笔游 |
113、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圣人也有悲叹之时,胸有凌云之志,却无奈人间千重万阻,施展不得。夫子一心布道,匡正天下,清风世间,然而,儒者满腹经纶,岂能凭三寸之舌说服世界。在小小的陈国受阻,夫子于是仰首望天,发出浩叹:回去吧!回去吧!回到我的鲁国。那里,有一帮朝气蓬勃、志向高远的弟子们等着夫子。他们意气风发,文采斐然,指点江山,挥斥方遒,正等着夫子裁度修剪呢!我觉得,夫子一旦游说于各国政客之间,就失去了光华,像一个说客;而一旦回到学生中间,就成一个长髯飘飘、衣袂飘飘的仙人。其言语灿烂,其才思飞扬,其风采卓然。我的故乡有这样一群翩然的学子等着我,这是多么深情动人的怀念,其中又包含着多少人间的无奈和心酸!归去来兮,这样的叹息多么叩击人心,一种至深的幸福,一种无限的怅惘,在天地之间!)
114、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伯夷、叔齐是殷朝末年一个小 国的国君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亲去世后,两人相互推让,谁也不肯做国君。周武王兴兵法纣之时,他们曾极力劝阻。周灭殷后,哥俩隐居首阳山,耻食周粟,采薇果腹,终于饿死山中。就是这样两个品德高洁的人,他们不念旧怨,不计过去的仇恨,由此夫子赞道:他们内心高洁安静,无怨无恨。求仁得仁,不把恶放进自己的心里,不计较旧仇新恨,内心怎么会有怨呢。神秀大师说: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人心向善,则内心被光明照亮;心中装满怨仇的人,必然睚眦必报,与人为恶,自己慢慢也变成了恶人。人不一定都如伯夷、叔齐,但一定可以排解自己内心的积怨,也一定可以经常擦拭自己的内心,让更多的阳光照进来。内心的平静难道不是最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