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片看《论语》(64-65)
(2010-09-25 21:34:44)
标签:
大同夫子木铎宋体枪杆子里出政权文化 |
分类: 信笔游 |
64、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这个仪地的封疆官好眼里,他通过夫子的弟子见了夫子,夫子向他说了什么?他何以就判断出“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失去区区官职不足为沮丧,弟子们也不必忧虑,像夫子这样的人,大道于心,就将流布天下也!总知伯乐识马,其实,慧眼也许在边疆底层,不再高堂显贵之中。有时村野之夫所见,比学院戴眼镜的夫子们更贴近真理,因为他有一颗璞玉的心。至于能够说出天下之无道也久矣的人,更令人敬佩。要是居庙堂之高,多半会唱赞美诗。就是处江湖之远,亦未必有此识见和胆识。这个仪地的小官,让我感佩。夫子之为木铎,几千年矣,又有谁能对一个失位的人做出如此判断?当今天下,差不多礼崩乐坏,而木铎何在?相木铎的人又何在?)
65、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韶》乃虞舜之乐舞,《武》乃周武王时之乐舞。同为乐舞,然在夫子看来,《韶》尽善尽美,《武》却尽美未进善。何也?舜受尧之禅让,德也;武王以暴力推翻纣王,不尽善。夫子恶武,故恶乌及屋,遂觉得《武》乐憾矣。其实,禅让未必好,“你办事,我放心”,一个人放心还不够。武力过渡却绝对是祸害,殃及民众。但枪杆子里出政权,人间的丛林法则不以书生之见、之善心可易,萧墙内外,荆棘遍布,回首历史,朝代更替,几乎无不血腥而成。人类会不会有一天意识到,武力毕竟是兽行,而若夫子祈愿般地善美下来,通过民主,和平地完成接力棒的交接?更会不会有一天,天下大同,不要什么鸟国王,人类各得其所,自由生息。我知道,这无疑是乌托邦。夫子的尽善尽美又何尝不是海市蜃楼?而如果没有海市蜃楼,人心的沙漠将多么干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