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商人基本信条“以义制利”的由来

(2007-03-31 12:12:14)
标签:

以义制利

中国商人

分类: 历史轶事
   康熙初年,山西和内蒙古交界处有一个叫杀虎口的地方,这个地方是众多山西人走西口的必经之地。三个山西人流落到这里,走街串巷做起了小买卖。可光靠挑担卖货养活不了自己,他们只好凑钱开了个小小的草料铺。由于本小利薄,三个人早出晚归勉强过上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有一年临近年关,一连几天大雪封门,生意没人来做不说,吃饭都成了问题。饥寒交迫之下,三个人倾其所有煮了一锅稀粥权当过年。

    正端起碗来准备吃饭的时候,喝着粥的时候,有人敲门。这么晚了怎么有人敲门呢,总得开开门看看。一看进来一位白胡子老头儿,拉着一匹骆驼,驮着些东西,说要住店。这么晚了,我们这地方什么也没有,过年没有什么好吃的,你来干什么?他就说没地方去,非要住这儿。所以他们只好把他收留下来。收留下来以后,这老头儿一天又饥又渴,走到这么晚,没吃呢,看着他的粥想喝。他们也没吃,最后说只好先请这老人先吃,所以就给他盛一碗小米粥。喝完一碗,再喝一碗,很快就把这一锅粥喝光了。过年这三个人也没有喝上粥,就这样过了年。这老头儿就睡了,第二天一早起来,人不见了,骆驼也不见,但是驮垛留下了。

    里面全是银子,银砣子。后来说怎么办?怎么也找不着,找不着这个客人,然后铺伙就商量,掌柜的就商量。这样,咱们把人家这笔钱点清楚了,比如说30万、50万,然后给它当成股本,放进咱们的本金里。然后每年,过去大盛魁是三年一结账,每三年结账的时候,把人家的红利再给人家加进去,进入万金账上。这样的话滚了几十年,这个钱的主人也没有出现。但是大盛魁一直到倒台的那一天,它的万金账上,仍然记着这笔没有主人的财神股,和它的本金和它的利息。

    到清朝嘉庆、道光年间,当年的那间小小的草料铺已经发展成为蒙古草原上最大的商号,商号的名字也用上了“大盛魁”三个字。

    就在大盛魁日进斗金的鼎盛时期,商号定下了一个必须遵守的规矩。每年大年初一,大盛魁既不请客与同行联络感情,也不摆酒席酬劳辛苦了一年的员工,而是全号上下一万多名员工要在掌柜们的率领下恭恭敬敬地喝上一碗稀粥。

    从康熙到道光,大约在两百年的时间内,大盛魁的经营者前后换了十几代,但每一代人都始终不渝地遵守着这个规矩。

    大盛魁这样做的目的,表面看是对那位帮助过自己的恩人郑重其事地表示一种怀念与感谢,更深层的意思是要让大盛魁的每一个员工都能牢牢记住,大盛魁能从一家小小的草料行发展成一家规模宏大的商号,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了以义制利。他们的做法极大的影响了内地商人经营理念,所以,尽管后来世事沧桑,当中国商人“以义制利”的信条却始终流传了下来。

点此进入让我拥有你到未来的博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