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五大展览---景泰蓝
标签:
中华文明杂谈情感 |
景泰蓝是我国著名的传统手工艺品,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它集历史、文化、艺术与独特的传统工艺于一身,古朴典雅,精美华贵。它以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深刻的民族内涵闻名中外。
景泰蓝作为我国特种工艺品之一,最初的制作工艺是用紫铜做成器物的胎,把铜丝掐成各种花纹焊在铜胎上,填上去珐琅彩釉,然后烧成。明代景泰年间在北京开始大量制造,珐琅彩釉多用蓝色,所以叫景泰蓝。虽然后来的器物各色具备,然而仍然使用以前的名字。这是因为景泰蓝已变为一种工艺的名称,而不再是颜色的名称了。景泰为宣德之子,据说宣德重视铜器以及铸冶铜质(宣德炉非常有名),景泰在幼年期间耳濡目染,认知甚详,且嗜之极深,只是对于铸炼方面,宣德已到达绝顶,没有能力再求突破。于是乎,就在颜色方面另辟蹊径,以图出奇制胜。终于有“景泰蓝”的创作、制造。因为事先对颜色的筹谋费尽苦心,所以在成功之后,也极端钟爱,所有御用陈饰无不用景泰蓝制作,种类之多难以数不胜数。凡瓷料所能制作器形的无不尽有。成化时期继承遗业,未改遗风,仍努力烧制,所以景泰蓝的器物在景泰和成化两朝最为常见。其后经历弘治、正德、嘉靖、隆庆四朝,虽仍然烧制,可都是因循成规,虚应故事,在质量上都无法与景泰、成化年间的媲美。万历以后,虽然偶然有烧制,并不像以前那样设官、置厂,所以后来出品极少。终明代一世,都没能复兴。到清朝乾隆时期,又开始烧制,且品种类型很多,成绩好。虽然不能和景泰、成化时期相比,但比起明弘治、正德以后出品物,绝不逊色。现今虽有康、雍年的器物出现,然而细细考究竟与乾隆所制器物没有什么不同,实际上是乾隆年所制,刻康、雍年款,却不是康、雍年制作的。景泰蓝发展至今,已是由金银铜贵重金属,集掐丝、烧焊、点蓝、烧蓝、磨光、镀金等十余道工艺精制而成。
如今的景泰蓝,以其上乘的质量和浓厚的文化品味享誉国内外市场。它制作讲究,技艺精湛,继承了明清两代优秀的传统技艺,并使其得到了更大发展,形成全新、简洁风格 ,产生了现代时尚的新一代景泰蓝工艺品,引领着景泰蓝发展的方向和潮流。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