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哀悼”我的青花釉里红

(2008-07-06 22:07:20)
标签:

青花釉里红

瓷器

景德镇

历史文化

休闲

杂谈

情感

    昨天发生了一件动静比较大的事,家人在做清洁时,将一只鱼缸打碎。虽不是什么“重器”,但也是收了多年的爱物。因为它是我多年前收的,是一位当时前景十分看好的景德镇中青年工艺美术师(现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的随意之作、又是独此一件的青花釉里红鱼缸。那宝石红色的釉里红,十分夺目。画画得十分简洁、充满童趣。为此让我伤心一时“哀悼”我的青花釉里红。然毕竟已摔烂,只好在这里对它表示“哀悼”。

                   “哀悼”我的青花釉里红

    青花釉里红是景德镇瓷器多种工艺中的一种,是瓷器釉下彩的一种。俗称“青花加紫”。在青花间用铜红加绘纹饰。以色彩绚美著称。始于元代。由于烧成难度大,青花釉里红器,被视为古瓷珍品。青花釉里红瓷器的工艺复杂,并且要求严格,在明朝中晚期官窑和民窑作坊都生产很少。到清朝康熙时代时代,釉里红工艺得到极大提高,尤其对铜元素成色机理有比较科学的了解,运用在瓷器的制作工艺上,把握比较准确,绘画线条灵活,烧成后在釉下显色很清楚。釉里红和青花相结合共同组成画面,甚至可以画出大幅的山川景色和人物活动场面。釉里红显色老到,红中泛褐,层次分明,不混浊,不浸漫。使人感到清代釉里红工艺经过三四百年的发展真正成熟了。但釉里红产品不多,往往画面不占主要地位。

                            “哀悼”我的青花釉里红

    青花是指一种白地蓝花的瓷器,其制作方法是在成型的瓷坯上用青花料描绘各种图案花纹,然后施透明釉,在以1300度左右的高温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由于它具有蓝白对比,色彩鲜明而典雅大方的特点,因此从元代晚期迄今的六百多年中,一直是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关于青花瓷器的起源,从其釉下彩绘的工艺和所有青花钴料来看,已有悠久的历史。

                          “哀悼”我的青花釉里红
    釉里红瓷,是指用铜的氧化物(铜花)为着色剂配制的彩料,在坯体上(或先施以青白釉的坯胎土)描绘纹样,再盖一层青白釉,然后装匣入窑,经1250度~1280度的强还原焰气氛,使高价铜还原成低价铜,呈现娇妍而沉着的红色花纹的瓷器。

                          “哀悼”我的青花釉里红
    釉里红瓷和青花瓷一样,是景德镇元代陶工的杰出创造。它俩不但降生的时代相同,而且在工艺制作、装饰题材与画风等方面都极为相似,可谓一对惹人喜爱的孪生姐妹。然而,由于釉里红有严格的煅烧条件,烧成范围狭窄,比起青花来要娇气的多,所以其品种、产量及所产生的影响就不如青花瓷了。但它具有青花不备的那种红宝石般的富丽感,加上难于烧成而导致的“物以稀为贵”的原因,历来又显得特别名贵。

                   “哀悼”我的青花釉里红
     雍正时期釉里红工艺得到全面发展,工艺技巧达到中国制瓷上的最高水平。绘画风格也发生极大的变化,由康熙时期的粗犷放达,用色用彩讲究浓艳强烈,从造型到装饰画面都由刚硬刺激转向用彩淡雅,色调温和。釉里红可以和青花一样运用自如地表现画意内容。雍正青花釉里红在绘瓷艺术上的独特风格,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釉里红表现主题内容,由于釉里红和青花一样都成色稳定,在窑里高温焙烧时准确达到理想的效果,所以在绘画布局设色时既可安排青花表现主题内容,也可以安排釉里红表现主体内容。

                             “哀悼”我的青花釉里红

      第二,主题突出,装饰性强。

                           “哀悼”我的青花釉里红

    第三,增加画面静穆气氛,一般来说红色热烈,在画中起烘托渲染作用,但雍正工匠巧妙地运用釉里红的红色使画面气氛格外静穆。

                         “哀悼”我的青花釉里红

    第四,画面细腻逼真,以往的釉里红由于显色不稳,多有流淌浸漫现象,所以绘画时多用快速的笔法,大写意的画出花纹,多简单干炼,烧成后画面多模糊不清。雍正时青花和釉里红两种彩料都呈色稳定,都可以用工笔写生的技法作画,细腻逼真。

                “哀悼”我的青花釉里红
     第五,由于工艺的成熟,青花和釉里红在瓷器上使用蓝色和红色交映,画面更完整,表现力大大增强,主次分明,装饰性更强。

                           “哀悼”我的青花釉里红

    随着时代的发展,青花釉里红这种工艺更加成熟,也更是人才辈出。除在传统工艺上的继承,无论是器形、还是绘饰内容都在不断出新。

           “哀悼”我的青花釉里红 “哀悼”我的青花釉里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