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生活记录感悟随笔 |
自治区六十年大庆,我被荣幸地选到自治区大庆观礼团。我准备好了dv和照相机,准备把观礼期间的所有精彩内容全部都记录下来,谁知报到第一天,领导就对我们提出要求:不准带照相机、录像机、雨伞和矿泉水,甚至不准带包。没办法,我带去的设备都无用武之地了。
我真是不甘心啊,到大型广场庆祝活动的时候,我想带着照相机试一试,没想到竟然带进去了。于是我在里面贪婪地拍片子。这场《草原赞歌》广场庆祝活动,场面壮观,气势恢宏,在整体把握上有一定的建树。但是,不尽人意的是,因为整个活动都包给了北京一家公司,他们又把活动一块一块地包出去。整个歌手也都是北京的大腕或是名不见经传的歌手。除了一些经典的歌曲外,有一些歌曲,寡得听不下去。第一首歌明明写这是齐峰,可是出来唱的却不是他。我总觉得,内蒙古的六十年大庆,是应该展示内蒙古六十年来文艺发展的辉煌成果,在内蒙古的那么多的歌唱家,又何必花那么多的钱,非要从北京请什么大碗。结果,这些大腕晚上又是中央代表团慰问演出团的演员,下午演完,晚上再演出,看着毫无新鲜感。
内蒙古日报的首席记者刘少华也是观礼团成员,他跟我说,《草原赞歌》的解说词是他写的。他是六号才被通知让他来写解说词,他连忙赶到现场,接到节目梗概和大纲,连夜奋战,第二天凌晨四点写完,上午直奔体育场……也就是说,给他写这么重大活动解说词的时间,才是一个晚上的时间。为什么会是这样?那就是因为已经有北京人写过稿子了,但是,审查没通过,主要问题是外面的人,对内蒙古的感情没到位,写作上自然受影响。
我觉得,咱内蒙古人应该自信,内蒙古六十年大庆是咱内蒙古人自己的节日,为什么不能在这个时候,给咱自己的队伍一个演练、展示的机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