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http://blog.sina.com.cn/u/1279973825
首页
博文目录
关于我
个人资料
微博
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
博客访问:
关注人气:
获赠金笔:
0支
赠出金笔:
0支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晋祠寻古!
(2021-02-11 10:53:11)
标签:
晋祠
鱼沼
圣母殿
周柏
晋祠三绝
分类:
行行摄摄
回顾自己过去的游览经历,我所见过的历史最悠久的古迹也就是西安的兵马俑和欧洲的罗马古城,但这些都只不过是
2000
多年前的历史,这次我们在太原去了位于南郊的晋祠,这可是
3000
多年前的的遗迹。
所有到过太原的人不能不去晋祠,我们在太原逗留了好几天,最后去的一处地方就是晋祠!
晋祠地处太原南郊,离市区中心处约
25
公里,我们从太原柳巷附近打车前往的士费花了近七、八十
元,可见它离市区有多“遥远”。的士司机建议我们住晋祠宾馆,理由是离景区近,并且宾馆的等级也高,说习总5月份来太原视察就住晋祠宾馆。所以我们一车子就开到晋祠宾馆九号楼。
晋祠宾馆原来就是太原市的交际处,这和我们芜湖的铁山宾馆一样,铁山宾馆原来就是芜湖的交际处,和赭山公园相连只一墙之隔,而晋祠宾馆也和晋祠公园相连内部有小道相同。为什么要说这些,也就是想给大家多一点经验之谈,因为通过两天时间的游览,我们深感这里便利之极,不用说院内穿梭的电瓶车有多方便,造型别致的亭台楼阁、花园绿地有多典雅,尤其是这里的一个中餐厅,各种晋菜、面点、可尝个遍,价格比柳巷闹市里的晋阳饭庄饭馆还便宜,作为一个五星级的老宾馆真是难能可贵。
住进晋祠宾馆后的当天下午,我们便信步前去参观晋祠,首先由宾馆的电瓶车送我们去景区和宾馆相连接的一个出口,一走进景区,晋祠建筑博物馆的大门便出现在眼前。如果不是住在晋祠宾馆就没有这个便利,因为一般游客要从晋祠公园南大门来这里要走好远的一段路程。
和最近所有我们参观过的景点一样晋祠也是免票,不光是对老人免票,对各地来的游客都免票。但是各式“
导游
”太多了,架不住热情规劝,也要了一位中年大嫂来讲解,虽然花了几十块钱,但是她的讲解还是让我们对晋祠有了一点比较细致的了解!
晋祠也叫晋王祠,是纪念周代晋国的开国元勋唐叔虞和他的母亲
邑姜
的祠堂,唐叔虞并不姓唐而是姓姬,
邑姜是姜尚之女,姜尚就是姜子牙,是周朝的开国元勋,也是齐国的开国君主,她的儿子姬
虞
却成了晋国的开国之君。
三千多年前的周王朝当权者在推翻了商朝以后,汲取了商汤暴虐为政的教训,大施“仁政”,在全国实行分封制,将全国所属土地大部分封给了自己的亲属和有功之臣。周成王将靠近都城不远的山西汾河平原一带的土地分封给了自己的胞弟姬虞,因这一带当时叫唐,为了避讳人们又叫姬虞为唐叔虞。唐叔虞的儿子后来因这里有条名叫晋水的河流而改国号为晋。从此在山西这一带出现了一个赫赫有名的晋国!晋国最初的几代国君大多能励精图治,勤政爱民,香火在这里延续了近千年。
在网上找到一张春秋时期的中国地图,可见晋国当时已经是中原众多诸侯国中一个泱泱大国,国土面积与经济实力和当时的几个强国秦、楚、齐等不相上下。
周朝在分封制施行的最初二、三百年间,各诸侯国尚能和平相处相安无事,但终因犬戎之乱,周王被杀,周王朝继任者被迫迁都后,周朝进入东周时期,周王室对各诸侯的控制能力渐渐丧失,历史走进了春秋战国时代。 有人总结春秋时期的历史,说基本上就是一个群雄争霸的历史,齐、楚、秦、吴等几个大国也分别称过霸,但是称霸的时间最长的就是晋国,达百年以上。晋国开创时期原来就在汾河盆地这一小块地方,后来国土竟扩充到山西全镜、陕西东部和北部,河南省的北面、河北省的西面,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超级大国。后来如果不是自身的分裂,晋国和秦国有的一争,谁来统一中华还不一定是秦国。
看过三国演义的都知道“三国归晋”的故事,岂不知在“三国归晋”发生的
670年
前的春秋末期,中国历史上还有个“三国分晋”的故事。当然这里的“晋”和三国以后司马家族建立的晋朝不是一回事。在公元前
376
年,也就是秦始皇统一中国的
150多
年前,作为春秋首霸的晋国却上演了一出“三家分晋”的历史闹剧,晋国的韩、赵、魏三家权势显赫的爵爷废掉了晋国国君,各自独立建国,并得到周王室批准,晋国从此消亡,取而代之的是“韩、赵、魏”三雄。中国从此走进战国的时代。春秋首霸的晋国从此消亡了,但是在老百姓们的心中却一直存在,
“韩、赵、魏”三雄也一直被人们称为“
三晋
”,
这样的称谓一直延续到现在。小时候我曾看过出自明清年代的《东周列国志》,此书虽然没有《三国演义》那样有名,但是对我来说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历史认知教科书。
太原晋祠博物馆是由晋祠公园和晋祠建筑博物馆两部分所组成,晋祠公园很大、很美,占地约有
1700
亩,是近年来太原市在一块沼泽地上新建的仿古公园,游览起来没有一天时间是无法完成的。位于公园北面最深处的晋祠建筑博物馆面积只有它的十分之一,大约只有
170
亩,在这个170亩的小圈子内,才是晋祠的精华所在。
在平时晋祠公园也是不收门票的,但是占地仅
170
亩的晋祠建筑博物馆要收门票,而且门票价格不菲。于是有人这样评价:“最大最美的不收门票,最远最小的却最值得一看!”上面两张图片是晋祠公园风光,晋祠公园虽然是现代建造的仿古公园,但是观赏性很强也值得一看,希望大家不要错过。
晋祠建筑博物馆地处晋祠公园最深处的悬瓮山南麓,离公园的南大门足有2公里。在此大门处又是一道岗,平时是要购门票才能入内。和一般的博物馆不同,一般博物馆看藏品是在室内,藏品不可触摸,而这里的精华藏品大多在室外,只要你能够得着,和藏品零距离触摸一下也是可行的。
晋祠自公元前11世纪建成以来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后经各朝代修葺和扩充,现仍然保留有宋、元、明、清以来各种古建上百处,并且还有珍贵的唐代碑刻!是现在中国发现的首屈一指的古建筑群。晋祠公认的有三“
绝
”,即难老泉、侍女像、周柏。
首先说说这个“难老泉”,缘由出自民间故事,说的是当地有位善良的村姑遇到神仙帮助在干旱的年代为村民们找到救命的源泉。
“
难老泉
”出自地下很深的岩层,流量稳定、水质优良,它和其它几处泉眼一道共同成为晋水的发源地。得益于泉水灌溉,使得晋祠一带出产的大米质地也非常优良,这种大米叫“晋祠大米”和著名的天津小站大米齐名。
但是近代由于城市化改造加上当地过度开发,“
难老泉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断流了,但是近年来由于汾河环境治理,地下水位升高,“
难老泉
”渐渐恢复正常。
晋祠的第二绝就是圣母殿里的侍女像,前面说过晋祠的藏品大多在室外,唯有这些侍女像在室内。可能是为了保护古代颜料的色彩,室内连灯也没有开,因此这里只有用网上找到的图片来代替。
据考证,这组彩塑创作于北宋年间,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四十多尊塑像各有各的姿态和表情,把人物的内心活动刻画的惟妙惟肖。站在这些塑像之前,你仿佛自己也穿越其场景之中,你会发现这些仙人们正在向你述说着什么!看到这些披满灰尘的塑像我感到纳闷:为什么不搞个恒温恒湿的玻璃罩子把她们重新供奉起来,她们太美了、太珍贵了!
晋祠的第三绝就是这些周朝年间留下的柏树了。我过去也看过不少古树,九华山的凤凰松,黄山的迎客松,这些古树的树龄不过千把年吧,台湾的阿里山神木也不过2000多年,而晋祠的柏树最年长的树龄有三千多年了,这些苍翠的古柏是
历史的见证。
这棵周柏是晋祠里树龄最老的古柏,它斜而不倒,因为它身旁不知何时又生长起一棵更年轻一点的古柏在支撑着它,周柏奇怪的身姿引得导游不断地给游人讲着典故,我的思绪却飞到千百年前,这棵古柏唐叔虞可能见过,李世民、李白肯定是见过,而如今我们正在和它相见。
眼瞅着这苍劲有力布满皱纹的树干,我忍不住用手轻抚树身,觉得其质如钢似铁,非一般木身可比,能傲霜斗雪屹立世间三千年不倒本身不过硬是不行的。这棵古树还将生存下去,再活三千年也不是没有可能的!它将继续见证中华大地的变化和历史。
除了晋祠三绝外,喜爱建筑的人们单独又为晋祠的古建筑评出“
三绝
”!上图是晋祠古建三绝之一的“圣母殿”。圣母殿建成于北宋,是中国
屈指可数留存下来的古建筑,比故宫的太和殿还年长400多年。
“圣母殿”造型优美,建筑结构都是卯榫方式连接,没用一根钉子。后来人们在维修过程中发现地下还留存旧殿的基石,可见圣母殿是在更古老宫殿的基础上重建的。
晋祠古建“三绝”第二绝就是圣母殿柱廊上的木雕盘龙。这样的木雕盘龙我从来没有见到过,这些木雕作品也是产生于北宋年间,留存至今还是那么栩栩如生令人叹奇。原来以为龙这种图腾是人们臆造出来的,其实这活龙活现的龙真的是来源于自然界,我们似乎从哪里见到过。
晋祠古建的第三绝就是这个鱼沼了
。鱼沼就是圣母殿前的这个方形的篮球场大小的养鱼池,为了方便祭祀,鱼沼上建有十字形的桥梁,如是在现代建这样平整的石桥实在算不上什么难事,但是在1000多年前,在缺乏建桥设备和建桥材料的情况下造这样的桥则需要极高的智慧和能力。
由于住在晋祠宾馆方便,我们接连两天来晋祠游览,本以为把晋祠看透彻了,在写本文时发觉我们遗漏了许多,有些景物没看到或者是看到了没留意,看来晋祠是很有必要再去一次!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阅读
┊
收藏
┊
喜欢
▼
┊
打印
┊
举报/Report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
平遥漫步!
后一篇:
额济纳的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