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的“意”是什么意思?

标签:
文学原创人文/历史文化生活情感 |

生意的“意”是什么意思?
人们习惯把做买卖称之为做生意,也有方言叫做营生。《现代汉语词典》把“生意”一词释义为指商业经营。生,固然是指生存、生活之意,那么意又该作何理解呢?
《说文》释义为:“意,志也。从心察言而知意也。”这样解释似乎并不能说清把生与意连缀起来的生意的本意。倒是明代一位开杂货铺的王姓生意人说的较为直白:“‘意’字上边一个‘立’字,就是见到买主一定要站起来,不能坐着接待顾客;‘意’字中间一个‘曰’字,就是站起来之后一定要主动和买主说话,而且讲话要和颜悦色;‘意’字下边一个‘心’字,就是说做生意要和买方共心,讲究信誉。只有这样,才能赢得更多的顾客,把生意做大做强。”王姓生意人把生意的意理解到如此深刻的程度,其生意做的也一定是风生水起,要不一个区区杂货铺生意人的话也难以流传至今的。
天下做生意的人可谓多矣!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者毕竟不是多数,每每会听到做生意的人说赔得一塌糊涂。俗话说,三年学会个手艺人,十年学不会生意经;是生意都赚钱,不见得谁做都赚钱,同行没同利。能不能做生意会赚钱,天时地利人和尤为重要,但做生意者的个人素质高低也是不可忽视的。一言以蔽之,做生意靠的是信义,只要有了信仪,生意自然就会做大的。北宋时有个蔡京(1047——1126)兴化军仙游(今属福建)人,字元长,熙宁进士。元祐元年(1086)知开封府。司马光恢复旧法,限五天恢复差役制,唯独蔡京如期完成,受到赞扬。绍圣元年(1094)章惇执政,蔡京任户部尚书,又助其重行新法。徽宗即位后,被罢免,乃勾结童贯,以谋起用。崇宁元年(1102)为右仆射,后任太师。以恢复新法为名,排除异己;创“丰亨豫大”之说,大兴土木,劳民伤财,毒被全国,为“六贼”之首。金兵攻宋,举家南逃,其后被钦宗放逐赴岭南,途中死于潭州(治今湖南长沙)。蔡京工书法,字势豪健,自成一格。这里不说蔡京的其他,只说徽宗大观末年(1110)时蔡京罢相时,带着十四岁的儿子蔡绦坐大船走水路去杭州居住,船边不时会有一些小船驶过,船头上站着渔民向过往船只兜售刚刚出水的活鱼活虾。蔡京看见渔民频频招揽生意,便招手让一只小渔船靠近自己的大船问道:“你的鱼咋卖的,多少钱一斤呢?”渔民并不知道大船上的主顾是谁,只是笑着说:“回老爷的话,在下的鱼不论斤只论条卖,十条鱼只卖十五文钱。”说着还从水桶里摸出一条半尺来长活蹦乱跳的鱼,举给蔡京看。蔡京见鱼的品相不错,个头也不小,便让儿子蔡绦拿出三十文钱付给渔民,买了他二十条鱼。完事儿后继续开船,没有多大一会儿工夫,便见后边有一艘小渔船快桨速橹地赶来。蔡京告诉儿子蔡绦说:“一定是他们又捕获了几条大鱼,赶来向我们这些老主顾兜售的吧。”说时迟那时快,渔民已经把小渔船靠拢过来。还没等蔡京询问是不是渔民捕获了大鱼,渔民便把一枚铜钱轻轻投掷到蔡京所在船的甲板上,并说道:“在下方才卖给您老二十条鱼,应该收您老三十文钱。可是您家公子没有数清楚,多给了一文,所以在下务必赶上来把这一文钱归还给您。”蔡京闻听大为感动,说无论如何也不再收那一文钱,反而还要加赏一些贵重的物品给渔民,却被渔民婉言谢绝了。渔民立马调转船头急速驶去,隐身于烟波浩渺之中。多年之后,蔡京的儿子蔡绦在他的著作《铁围山丛谈》中忆及这件往事依然大发感慨说:“吾每以思之,今人被朱紫,多道先王法,言号士君子,又从驺哄坐堂上曰贵人,及一触利害,校秋毫,则其所守未必能尽附新开湖渔人也。”意思是说,现在的大官言必称古圣先贤,好像很仁义,可是一旦涉及自己的权位与名利,他们立马就锱铢必较、睚眦必报,我看他们的道德操守远比不上那个渔民呢。不知道蔡绦所说的大官是不是包括其父蔡京,毕竟蔡京祸国殃民坏事做尽,更谈不上什么道德操守了。
做生意要讲究信义,因为信义才是生意人安身立命的衣食父母。倘若生意人没有了信义,那就没有了道德操守,就不用在世上做生意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渔民能够做到的事儿,生意人更应该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