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明节里话清明

(2022-04-05 15:19:38)
标签:

文学原创

人文/历史

文化

生活

情感

清明节里话清明

清明节里话清明

    今天是202245日,星期二,农历壬寅年三月初五,戊子日,交节清明。这一时节,阳气旺盛,阴气衰退,万物复苏,草长莺飞,大地呈现一派春意盎然的气象。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四月五日或四日,视太阳位置到达黄经15°时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此时,中国大部分地区气候温暖,“桐始华,田鼠化为鹌,虹始见”,桐树花在枝头绽放;喜阴的田鼠躲回了洞中,而鹌鹑开始活跃起来;每到雨后,在阳光的辉映下,常能见到绚丽的彩虹;草木萌翠,春意盎然,大自然显得清洁明朗。清明一到,春阳和煦,春雨飞洒,正是耕种的大好时节,故农谚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之说。由于南方暖湿气流日趋活跃,与不时南下的暖湿气流交汇,故江南雨水较多,有“清明时节雨纷纷”的景象。清明时节,有踏青扫墓祭祀的习俗。这一天又叫清明节,乃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流行于汉族和壮、朝鲜、苗、侗、仡佬、毛南、京、畲等少数民族地区,源于二十四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每年夏历三月内,公历四月五日或四日。民间习俗于这一天扫墓,以祭祀祖先,悼念亡人,亦在这一天祭扫革命烈士墓。

清明节大约开始于公元前十一世纪我国的周朝时期,距今已有近三千年的历史。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了逃避政治迫害而流亡国外,一路上颠沛流离饥肠辘辘,找不到吃食儿,随臣介子推便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公子重耳做汤,为重耳充饥。后来公子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即是晋文公,下诏封赏当年追随自己的有功之臣,却独独忘掉了割肉救主的介子推。介子推也不愿做争功讨赏的人,便整理好行装背起年迈的老娘悄然躲进绵山里。晋文公听说后追悔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出山入仕。绵山山高崎岖树木茂盛,找寻介子推母子远不是一句话的事儿。于是,便有人出主意说,从三面燃火烧遍绵山,以此逼出介子推母子。晋文公依计而行,大火烧遍绵山也没见介子推母子从大火里逃命的踪影。大火熄灭后,人们才发现身背老母的介子推已经坐在一棵老柳树下被火烧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不已。在装殓介子推时发现一纸血书:“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次年晋文公率领众臣进山祭奠介子推,发现介子推烧死时背靠的那棵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名老柳树为“清明柳”,砍下一枝做成木屐穿上,走一步喊一句“足下!”表示对介子推的敬重。为了缅怀介子推,晋文公颁诏晓谕天下,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天定为清明节。清明节之举从帝王将相“墓祭”肇始,其后民间争相效仿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下来便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传统风俗。

西汉时期,《淮南子·天文训》一书记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到了唐代,将祭祖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又因为寒食节与清明节两个日子距离太近,故把寒食节与清明节也合并为一天。20161130日,二十四节气包括清明节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22-4-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