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私募投研:医药行业投资策略启迪

(2012-08-11 19:26:04)
标签:

仓位

基本面分析

量化

股票

财经

分类: 研究方法
医药投资策略启迪--从中美两国制药企业及行业对比看中国医药未来

  比一比,可以将未来看的更清晰。悲观的看到的是差距巨大,乐观的看到的是潜力巨大:点击微博


项目

中国

美国

人口

13.7亿。

3.9亿,全球70亿。

老龄化概况

2011年到2015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由1.78亿增加到2.21亿,平均每年增加老年人860万;老年人口比重将由13.3%增加到16%。到2030年全国老年人口规模将会翻一番,达到近4亿人。已经进入加速老龄化阶段。

早在20世纪40年代,美国就进入老龄化社会,现65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17.4%,是典型的老龄化社会。但是人口出生率和移民使老龄化不至于失控,相对稳定。不管是中国还是美国,老龄化是医药的最大驱动力。

人均消费额

560元,含中药、OTC

900美元,仅处方药。

市场规模

11年约500亿美元,处方药。

11年美国3300亿美元,全球8800亿美元。处方药。

持续增速

未来515~20%的增长。

未来5-4%~6%的增长。

代表市值

恒瑞333亿人民币;云南白药380亿人民,大多数都是小不点。全部A股医药市值抵不上一个辉瑞。

1730亿美元的强生, 1660亿美元的辉瑞,千亿美元以上的5家,最大仿制药TEVA370亿美元,华生、美兰约90亿美元。

净利毛利

少数毛利率能做到80%,净利率能做到20%左右,但大多在8%左右。

毛利普遍在60~80%,净利率普遍在20%左右,包括品牌仿制药企业。

单品销售额

17.4亿人民币,还是外资的。

国际重磅药的标准为10亿美元,历史记录是辉瑞的立普妥130多亿美元。

市场集中度

全国药厂4000多家,销售收入不足5000万元的占60%多,大多会活不下来的,医药工业销售额最高的也不过46亿人民币(仅指处方药,不算修正、扬子江等)。

美国主流药厂30家左右,辉瑞1家的销售收入为577亿美元,销售额在100亿美元以上的企业超过16家。全球50强总计销售额6100亿美元,第50名医药企业为南非的Aspen,销售额也达到17亿美元,约合110亿人民币。

研发

专职研发人员人员100人以上的仅13家,研发投入极少数做到10%左右。大多低端仿制,甚至仿制也难以保证生物等效,几乎无严格意义上的新药,更不谈赚钱的新药。

30家占了研发人员总数的70%。研发投入普遍在20%左右,新药为主,少数特色仿制药企业研发能力也远超国内企业。新药、特别是重磅新药匮乏,日子也不好过。

新药审批

目前每年约500多个批件,就是这个极其可观的数据,好多企业都难以拿下一个新批件。 05年获批记录11086个,其中号称新药1113个,改剂型药1198个,仿制药8000多个。不规范的历史给类似修正这样的营销型企业有了可乘之机。质量才刚刚受到重视。

FDA11年批准35个新药,含仿制药每年也仅120个左右。疗效、安全质量关非常严。通过新药自由定价刺激研发投入,通过仿制药推广保证药品的可及性。

医药市场

医药批发企业多达1.3万家,医保刚刚基本覆盖全民,但保障程度极低,金额和报销比例提高是未来趋势。医生、医院强势垄断处方权,普遍的不规范销售。

药品流通集中度极高,医保组织占据处方权主导地位,较为全面且多层次的医疗保障。医保压力也随着老龄化加重,提倡仿制药替代。零售三家大的药房处于垄断状态。

 

需要指出的是美国企业是全球市场的销售额,都走过了国际化经营的阶段,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还非常少,销售额在全球市场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且制剂出口的大半还是外资、合资企业贡献的。不站在世界高度看医药市场,仅盯着国内这点小圈圈是没有前途的,甚至连生存都成问题。


宏观看药品消费潜力是无疑的,美中两国药企不管是销售额、利润,还是市值对比都是大象和蚂蚁的对比,而且人口规模是倒置的。归根结底,中国人还是太穷,医 疗福利还极其低下。低价药劣质药充斥市场,质量未受应有重视,仅有的一点质量和疗效优势药品,由于成本价格高企在国内还难以中标,只能出口欧美高端市场求 生存。国家投入、医保压力极大,控费是必然的,但中国人不会永远可怜下去吧?


仅有的一点医疗资源,还得不到有效利用,不同社会阶层享有的医疗资源差异极大。而且药品滥用登峰造极,比如中国人均年消费抗生素138克,是美国人十倍, 大输液人均8瓶,人类记录估计也是我们创造的。还有数量及其庞大的百搭药、低效药、劣质药,甚至完全是狗皮膏药还大有市场,在广告轰炸、医生强推、不靠谱 的政策助纣为虐下充斥市场,劣币驱逐良币的事情大把大把。


无论经济、社会如何演变,吃药是无法避免的被动强制需求。乐观一点看,人口老龄化、收入提升消费升级、质量标准提高、集中度提升的大环境是毫无疑问 的,10年~20年时间,少数企业做到500亿左右工业产值,1000亿~2000亿的市值是大概率事件。在这个过程中,以前靠不规范跑得快的,以后日子 会越来越难过,医药市场越规范,淘汰和集中速度会越快。一个好行业,并不是每个企业都会受益。有世界级的眼光和野心,世界级的竞争力的企业,无疑是下个 10年,甚至30年的受益者。 


以上内容转摘自沪上投研机构研究员聚会沙龙性质的信息圈---正华资讯,内容确实有真料,专业、高端的趋势研判和行业公司情报。体会很深,链接不提供了,朋友们可以百度搜索 “正华资本市场信息”



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作为买卖依据,要看更多信息请点每日实盘滚动内参,好友已达到上限,需要加好友可以点击"加关注"欢迎关注我的微博:http://weibo.com/jiemuxiake

点击微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