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2.10【独家】私募内部盘中传闻

(2009-12-10 11:56:58)
标签:

经济

证券

跟风盘

博尔

传闻

澳洲

王亚伟

内线

创业板

房价

股票

 

想看看最新最快最牛的私募内部信息吗?请大家关注揭幕者的官方认证微博, 点击微博  http://t.sina.com.cn/jiemuxiake 谢谢各位支持

 

盘中信息  仅供参考  不作为买卖依据


据传,三特索道(002159)拟增发投建海南的海上运动休闲中心


据传,安徽合力(600761)公司在2010年进行融资,业绩会有所释放


据传,包钢稀土(600111)周末中银国际将出重磅推荐报告.


私募牛股   仅供参考  不作为买卖依据


长春经开(600215):公司经营建设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有一个创投型大股东,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全面推进二次创业,颇具潜质。日前,国务院已正式批复《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该股走出一波放量行情,目前该股每股净资产达到6.43元,由于公司将收到补偿金改善业绩。

 

    昨天我终于听到几个反对意见了,主要是昨天中午提到的关于美元将升值一段时间,A股将面临一段时间内世界股市回调的局面提出了反对的意见。呵呵,我写的也是一家之言,欢迎有不同的意见,对于问我为什么澳洲加息应该引发澳元升值,资金应该流向澳元,为什么会让资金流向美元?我觉得应该详细说一下我的观点。

 

    任何资金的流动都是对基于对未来的预期而是不是基于当前,当伯南克想市场放出美元的时候,给大众的预期就是美元要贬值,于是交易员们就借入低利率的美元投资于高息的新兴市场,比如澳大利亚,随之而来的是澳元升值,澳大利亚经济回升,澳洲股市上涨,引发更多钱投向澳大利亚。但热钱流入太多就引发了澳大利亚央行的升息来降低流动性和过热的经济。但是澳大利亚08年开始贸易就转逆差为顺差,如果澳元一直升值当然顺差就会化为乌有,所以澳洲升息到3.75%时也是极限了,交易员的预期会发生变化,从预期澳元升值转变为预期澳元将回落,当然资金的流向肯定是从澳元回流向美元了。另外美元升值也并不是单单美国的一厢情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前就有呼声要用一部分外汇储备购买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来代替一味单一的拿市场来换技术,而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中美国占8%、欧洲占40%、日本占20%,如果美元升值,人民币是紧跟美元的,只要保持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稳定,那出口影响就不会太大,而效果等同于对欧元的升值,相对来说购买技术的花费也会相对便宜。那么迪拜危机、希腊债务、澳洲加息这样的影响是不是可以瞬间消除的呢?显然是不会的,因此资金流向美元也是要有一段时间持续的,那么资源、资产价格下跌引发世界多数地区的股市下跌也是要持续一段时间的。所以我说A股市场在一段时间里要面对世界股市回调的压力。

 

    上面的分析方法,其实所有的判断包括了很多子判断,但判断的标准都是一样的,就是利益。树立一个统一的标准其实也是量化分析的一种方法,刚才以利益作为衡量的标准,切了一刀,美元趋势的结果就比较容易得出了。上周五说的变盘信号,其实也是用了这个方法,只是用了两把刀,一把平均股价的刀,对每天的热点板块、和涨停股票做了高价和低价的简单分类,另一把是聪明钱产生的交易量这把刀,当成交量高于聪明钱的标准就是跟风盘,两把刀一切,就把纷乱的市场情况看的比较明白,什么时候热点切换出了问题,什么时候跟风盘进场都看的很明白了(不清楚的看我11月25日~12月3日的博文)。当然怎么样区分聪明钱,怎么样能科学且准确的统计出当天的热点板块,这样的技术含量比较高的活我是交给博尔证券量化交易系统的,目前看下来效果确实不错。最后说一下对市场的看法,早上说了如果上涨中造成成交量递减,那就再耐心点,目前依旧还是关注3205点,那个点位反弹概率68%,个股太多,没法说,有打算抢反弹的就自己下个博尔系统,怎么下,这个说了很多遍了,就不重复了。

 

 点击官方微博  http://t.sina.com.cn/jiemuxiake 请各位关注我的朋友点"加关注"谢谢各位支持,本人一定提供最好股市信息给大家

 

 

 

 

 

 
下午你觉得大盘如何走?最多可选1项
发起时间:2009-12-10 11:00    截止时间:2010-02-10 11:00    投票人数:0人
  • 0(0%)
  • 0(0%)
  • 0(0%)
投票已截止
最后投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