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练习场上练球,
旁边一位老哥也在哪里练球,一看就是水平比较高的,动作很协调. 我看了一会,然后就开始我的练习. 我打了一会球,准备休息一下,
就听老哥说,朋友你的杆太软了, 不适合你. 会杆的时候弯度很大,这样的球不稳定. 当时因为接到个电话,没来及和他细聊.
等我接完电话,他已经走了. 听遗憾.
接下来我就开始捉摸,我的杆软吗.
我记得当初买的硬杆身. 而且我的杆挺沉的. 因为是美规的, 因此,通常都比日规的要硬. 平常朋友也说我的杆挺沉,美规的吗.
可是,看哪个老哥应该是高手的感觉, 说的应该不会太走眼. 而且,我在改动作过程中,挥速变化时, 好像球路不是很稳.
但也许是心理感觉问题.
今天早上爬起来, 怎么想怎么不对劲.
于是就想起了上次在鸿华的BENEC工房. 那里有测试设备,还有各种杆身. 于是打电话约了一下.
想用计算机测试一下,另外试试其他的杆身. 因为计算机要提前预约,我就约了下午2点.
2点直接到了鸿华立练习场的BENEC工坊,
很遗憾节今天日本的技师不在,说要晚些,3-4点以后才能来. 但既然来了,就试试再说.首先帮我称了一下杆身,结果是85克的杆身. Oh
my, 这可是快最轻的杆身了. 硬度是属于R偏软,估计在R200上下. 这个我一直认为是硬杆身的球杆一下子变成了软杆身了.
于是我们又开始测我的挥速, 5铁在87-93MPH之间. 属于中等偏快的. 针对这个我试了几种不同的杆身,Nippon NP Pro
950, 1050, True Temper R300, 以及KBS. 这里KBS属于S的,杆身120克的,好像埃尔斯用的.
不过以我现在的体力, 打18洞估计抡不动. 950是95克, 1050是105克,而R300是110克. 总体感觉R300似乎还可以,
但还不是那样的流畅的感觉. 技师说可能以前的太轻了, 基本上所有的杆身都比我的沉,因此,可能使不惯.
虽然没有找到自己想要的杆身,但对自己的挥杆又有了一些量化的了解,如果挥速,起飞角,球的SPIN,飞行距离,以及侧旋等.似乎对自己的挥赶有了进一步的直观认识,
这种感觉就像从模拟向数字化转变一样,真个感觉很不一样。要是练球有这样一个仪器作参考,那该多好呀.
整了半天,真的没有了解自己的球杆.
还真要感谢那位老哥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