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洱秘境,河流星罗棋布,山川纵横交错,山高,必然有飞禽走兽藏身,有山珍野味品尝;谷深,有利于各种河鲜潜于河岸溪潭,自然有河鲜解馋。笔者的老家在苍山西坡漾濞江边,漾濞江边话河鲜,一肚子“馋言”。
http://s7/mw690/001oCgZygy6EMjqiaF0c6&690
爬沙虫
http://s3/mw690/001oCgZygy6EMjtiJjk42&690
石趴子
漾濞境内有三条重要河流,西洱河、顺濞河与漾濞江,交汇后称黑潓江最终流入澜沧江。各溪流发源于不同山峰,峰峰有珍品,鸡枞、牛肝菌、松茸、树花菜、青蛙皮应有尽有;两峰之间的山谷,谷底清溪,溪溪有河鲜,潭潭各不同,细鳞鱼、水青鸡(林蛙)、沙鳅、青鱼、石趴子、爬沙虫样样生猛,都是绝味河鲜!
据《叶榆稗史》载:“漾濞江多水獭,有水獭必有大鱼”,水獭,漾濞人喊“水耗子”,如今已经罕见,三十年前,我老家门口的长箐中亦属常见之物,深潭边如果见到“水耗子”,该潭中起码有数百尾沙鳅。沙鳅大约是生活在巨石下面急流中的鳅类,与泥鳅不同,通体金黄,兼有野性黑斑,群居,非常狡猾,比泥鳅难于捕捉。如溪流分叉则堵断一边溪水,于潭底捕捉,如果走运能捕到几斤,至家,配香菜、小葱、青蚕豆米、腌菜、生辣椒面、花椒等配料煮而食之,酸辣可口,实属漾濞江边人家常见常吃河鲜之一。
《叶榆稗史》中有《桃花鱼》一文,“桃花鱼又名细鳞鱼”、“以豆腐、青豆米、辣椒、河水煮食,味极鲜美。”细鳞鱼也属漾濞江中常见鱼类,儿时,我奶奶的煮法堪称一绝,村中品过之人都夸“人间至味”:漾濞江细鳞鱼三五尾,配腌菜、香菜、小葱、豆腐、青豆米、辣椒,泉水上锅则将收拾好的鱼和豆腐放入冷泉水中,煮开后放辣椒和核桃油,青豆米入锅则将一小坨烧得通红的乔后青盐淬入汤中,起锅前三分钟放腌菜,起锅前一分钟放香菜、小葱,起锅,开吃。现在想起,仍能淌出口水来……如今煮鱼不用柴禾了,烧汤也不淬入烧红的乔后青盐了,桃花鱼也几近绝迹,有些美味,失去了就只能空留回忆再也品尝不到了?而《叶榆稗史》中所说“漾濞多独角犀,群出伤人”、“茅草哨娃娃鱼,夜啼于岸,声如娃娃”早已不复存在,毕竟是“明朝的那些事”了?
笔者中学时代跟“小伙伴”一起到顺濞河上游野炊,带好腌菜、香菜、小葱、豆腐、青豆米、辣椒等配料,还能从溪水中捕捉到足够多的沙鳅,供十余人饱餐。至今下关街头也有漾濞江边捉来的爬沙虫出售,样子非常生猛,像一条条丑陋的蜈蚣,大凡河鲜,都是生猛的才好吃,样子越丑陋,吃着越过瘾?难怪东南沿海老百姓都酷爱“生猛海鲜”,莫非吃的就是刺激,品的就是生猛?
漾濞江鸡街段也有一美味河鲜,捕到细鳞鱼后,收拾干净,搽上花椒、辣椒、盐巴、茴香风至半干,用包谷面腌制,找来坛子,一层腌鱼一层包谷面,久藏不坏,吃时取出,油炸或者蒸食,酸香可口,风味独特。漾濞江至今仍有细鳞鱼、水青鸡(林蛙)、沙鳅、青鱼、石趴子、爬沙虫等河鲜,货少价昂,很难吃出小时候的味道了。《叶榆稗史》中所说“蛇头鱼”:“漾濞江蛇头鱼,鱼身蛇头,大者重数斤,口有细齿,生性喜居急流狂涛石洞中,味极鲜美。”蛇头鱼大约至今仍还存在,估计属河鳗一类,至于是否能一饱口福,就要看造化了?
漾濞江边话河鲜,一肚子“馋言”。走起,漾江边上吃河鲜,解馋!(张金荣图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