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巴黎艾菲尔铁塔
咩咩
今天的阴雨天气对我们登艾菲尔铁塔是个“挑战”。但我们还都是兴致勃勃的,因为虽然已经同这个世界级的伟大建筑见过了两回,可是,那第一次只是远眺留影;第二次只是水上掠形;这回方才是真格的贴近铁塔,是近观了——我想,要真正地了解一个东西都是要先粗后细、由远及近的,对人、对物、对事,恐怕都是如此罢。我们的安排有道理。
艾菲尔铁塔(Eiffel
Tower,La Tour
Eiffel)矗立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右岸的战神公园里,塔高300多米,呈倒“Y”字形。塔身为钢架镂空结构:塔内三层平台中的一、二层平台是透空的,可以乘电梯登塔,得以居高临下地观赏巴黎美景。我们就是登梯直上二层的。
战神公园 (Parc du
Champ de
Mars),从前是练兵场,也是节日庆祝活动的地方,后来成为数届世界博览会的场所。1889年首届世界博览会就在这里举行。艾菲尔铁塔是为了纪念法国大革命百周年和庆祝世界博览会的开幕而筹建的。它于1887年动工、1889年建成;就以铁塔設計者的名字艾菲尔命名。现在已经成为现代巴黎的一个象征了。
艾菲尔铁塔的设计者是建筑工程師古斯塔夫·艾菲尔(Gustave
Eiffel)。

艾菲尔铁塔建成后,人们大为颂扬。美国科学家爱迪生赞誉铁塔的设计者艾菲尔:“宏伟建筑的勇敢建造者”;画家毕加索曾为铁塔画了一幅画;还有个音乐家阿波利內尔为铁塔谱写了一首歌:《桥梁之父》。
为什么爱迪生在他的赞语中出现了“勇敢”两个字呢?
原来,铁塔建设的一开始就出现了反对的声音,不只是文艺美术界有,觉得不美、不雅,甚至连当地居民也群起抗议,要求停工。铁塔完成了,仍不被接纳。法国的美学界甚至批评纷起,甚至说它是:“一个巨大而粗笨的骷髅”……但是从一开始艾菲尔就力排众议,始终坚定自己的信念,坚持做去,建筑施工一丝不苟,最后在一片反对声浪中,默默地完成了它。法国人始料未及,在铁塔开放参观之后,不仅得到许多外国建筑师的赞扬,更为法国带来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到这会儿,法国人才开始以艾菲尔为傲,并在塔下铸立了艾菲尔的雕像。
我看了这个真实的故事十分感动,它给我的教益真的是很多很多。要想真正地做成一件事就要:一,看得准;二,挺得住;三,做得实。
在登梯的地方,我们看到一个十几人的小游览团,在听导游讲述。她讲的是英语,那是位有点儿年纪的老太,讲的语速不大,十分认真。我们的时间有限,今天是在巴黎的第三天,午饭后就要赶赴卢森堡了,不敢多耽搁,就登梯上塔。到了塔层,转圈浏览一过,果然据高望远,美不胜收!——原来我们到了这巴黎美景的中轴线位置上啦。朦朦细雨中,我们仍然可以领略到这里的谐美。我们直对的是直方的绿丛,绿丛两侧是切分开的大道,而其间又有贯通的横道。不太远处,则是圆环状的绿丛,一圈,又一圈,再一圈;后两圈是断开不连的,而且是各有高低的。
在它们的外侧,还有环状的大片树丛相托,总体排布就像一个大大的φ
字。真是典型的欧洲园林风格。这大概可以叫做“直圆互补,远近相托”吧?

因为下雨,天气又凉,我们不宜多耽搁,于是就下塔,在附近的海天酒店吃饭。酒店的隔壁正有一家高楼上的住户装修,他们用高高的梯子直达该户的窗口,有可操纵的搬运器械从房中往下运垃圾,往上送用料,十分方便、快捷!而最最重要的是不扰民!真好!
下午两点了,女士们到附近买了此地的特产——香水,随后我们就离巴黎直奔卢森堡。
要离开巴黎了!巴黎人的浪漫、快乐、随意、友好,还是让人回味和怀恋的;巴黎的交通管理不好,拥挤、塞车、乱走,也和咱北京差不多;可做事慢而又慢,忒急人,只就这一点说,有时还不如咱北京人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