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抱拙居闲话》之十——不求完满,但要更好

(2007-03-12 10:04:53)
分类: 《抱拙居闲话》(愚翁)
 

《抱拙居闲话》之十——不求完满,但要更好           愚翁 

                                    

  我们中国人做事,非常讲究完满。“十全十美”、“完美无缺”、“止于至善”成为人们的追求目标。学生考试要图个“满堂红”(门门一百分),故事要讲到“大团圆”,照相要照张“全家福”,设宴最好是“满汉全席”,做人要“功德圆满”;甚至老人自然死亡,也要说是“寿终正寝”,对和尚则是“圆寂”,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在相当一段历史时期,连女人也以体态丰满为美。总之,中国人对“全”、“满”、“完”、“足”真是情有独钟。

  这当然是我们民族的幸事。它反映了一种奋发有为、勇于追求的精神,体现了一种不容缺陷、忌恨破损的气概。有了这样一种理想,有了这样一种精神,有了这样一种气概,我们民族不会亡,我们国家准会兴旺发达,至于能否迈入世界先进前列,却还不敢保证。

  事实上,缺点是随处都在的,破损是事物发展的常态。可是,这被认为是不得已的,无可奈何,令人遗憾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显出一副无能为力的样子。

  但是,世界上如果事事完美无缺,处处纯净无瑕,其实也是很没有意思,甚至有害的。古人云:“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美学家也早就认识了这个真理。从美的角度看来,世界其实是离不开缺陷、破损的。瑕瑜互见才有美。朱光潜先生说过:“世界既完美,我们如何能尝创造成功的快慰?这个世界之所以完满,就在有缺陷,就在有希望的机会,有想象的田地”。可见,破缺不但不是无可奈何的,反而是必不可少的。这样,美学家就把缺陷从可悲的“无奈”境地中解脱出来,赋予了它积极的含义。是缺点和破损成全了大千世界,是不足与缺失赋予了人生的价值。

  不过,我觉得美学家之所以容忍缺陷,甚至歌颂缺陷,其落脚点还在于“完满”,在于对完满的企盼和期望。因为世界有缺陷,人们就有了想象的空间,有了奋斗的希望,有了前进的动力。有“完美无缺”、“功德圆满”的愿景挂在前面,悬在终点,给了你缠绵的悬念,无穷的力量,你就不断地奔呀,跑呀,朝向“完满”的终极目标。

  以“完满”为“终极”,一旦达到了“完满”的境界,还有什么“奔头”呢?“满”了,多一滴就会流出来;“足”了,就到了底,再也不能前进了。“完满”和“全足”是有界的,意味着到达了“顶峰”和终端,意味着停止和结束。而人对“完满”和“充足”的意蕴和理解是虚幻的,人各有志,是大相径庭的。“止于至善”,自以为已经“至善”了,当然可以“止”了。所以,对“完满”和“至善”的追求,难免停滞、终止。历史上因“完满”而酿成悲剧的不可胜数,如胜利后,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结果以覆亡告终。都是“完满”作孽。

  其实,有缺陷才构成美,是因为缺陷隐含着生机、活力,在于它体现不断成长和发展。对缺陷的认识是人的追求的起点。而破缺是成长的出发点,是发展的开始。新芽裂苞而发,小鸡破壳而出,战争决胜始于“突破口”。所有新生命都源于破缺,一切新事物都始于破缺。相反,在人类美感上,完满显得呆板、封闭、凝固、停滞、死寂;极端的对称固然表示庄严肃穆,却不能给人以愉悦和快乐。因为它们不能体现活力和发展,而“发展是硬道理”。有缺陷的行云、流水,冈峦起伏,错落有致能给人以美感、快感,因为它们体现着生机和活力。当然,朱光潜先生很高明,他把“缺陷”包含在他的“完满”之中。

  因此,我们不必过于执着地去追求那个“完整无缺”的、那个有界的、虚幻的“完满”;不必因有点缺失而过意不去,好比芒刺在背,非欲除之而后快。我们可以容忍缺失、尊重缺失,也许它是下一个发展的起始呢!当然,并非有缺点就好,但不要失望,也许缺点反而会带来希望,我们在努力克服缺点中就会创造出一个崭新的未来。所以我们所要追求的应是“更好”,一个消除了“不好”的“更好”,一个没有终极的、无涯的“更好”。在求知和治学上,从来就没有过“完满”,也不可能有“终极”。我们所要的是“精益求精”,是“更好”!

  从这个观点看,奥运会的口号:“更高,更快,更强”真是高明。它更积极,更健康!                                          

                          (2005.8.10,北京;  2005.9.3改于汉城;  9.12改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