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万圣节童趣

(2007-03-11 12:16:59)
分类: 漫游辍记(咩咩)
 

万圣节童趣                             咩咩

  10月31日,万圣节(Halloween,又称鬼节)到了,这是西方的第三大节日——之后就是感恩节、圣诞节了。记得二十多年以前,在美国曾经参加过万圣节的活动。那是在一个有十万人的大学城,其中大学生就有六万人。,可想而知,那次节日就像是喧闹的化装舞会,给人的印象就是“装怪”、“发泄”、“折腾”。那时候我们还很拘谨,跟着看看热闹;半夜过了挺不住,就回住处睡觉了。第二天上学校,走过昨晚集会的地方,垃圾铺满一地,有可乐罐那么高的一层,很让我吃了一惊。

  今年在多伦多的密西沙加,我们和女儿、小外孙女刚刚过了万圣节,这感觉可就大不一样喽——

  一个多月前,在商店、食品店、玩具店、菜市场、超市、农场,就有了各种有关万圣节的铺垫和准备了:鬼衣、鬼帽、鬼脸、骷髅,已经在商场亮相;南瓜,大的、小的、微型的,也摆在了超市的货架,或是堆放在采摘农场的地里;还有小公主的纱裙和王子的铠甲、头盔和长剑,也都摆设了出来。书店里还有好几种镂刻南瓜灯的指导书推销哪!

  临近节日的周末,我们在Farmer Highland、Food Basics这样的食品商场已经注意到,摆在明显架位的、小袋大盒包装的各色糖果和小吃食,成了顾客青睐的采购重点——明后天就是发糖果的节日,要做“发糖”的准备了!

  对于刚过了五岁生日的小外孙女,“要糖”,才是她的主要节目,也是她的最大乐趣。当然,她还要鼓足了劲儿,敢于到陌生的人家去按铃、敲门,敢于大声说:“Trick or Treat”(是让我捣蛋呢,还是给我点好吃的?!)。

  头天晚上,我们给小孙女试装,虽说纱裙是去年穿过的,但是还有长筒袜、套鞋,等等,还要试试大小、搭配;还要检查“要糖”的灯笼小手袋、装糖的大口袋(都是橙黄色、南瓜型的)。忙活了一气,自觉无误了,方才放心睡觉。

  当天下午3点多钟,女儿从班上打来电话:6点以前做好准备,等她回到家就出发;不远走,目标就是我们住处后边的几条街。按照一般约定的时间是6点到7点,一个小时左右就行了。好!要求清楚,目标明确,照办就是。

  于是,3:30开始服侍小孙女小睡,5:00请进“预晚餐”(先垫垫小肚子,今晚的活路可辛苦哪!);饭后着装。不到6点我们就一切就绪、整装待发了。就在这时候电话铃响——过节,堵车,要晚一些时候才到。这是过鬼节的第一个信号。

  好在时间不长,小妈妈就到了。来不及多说话,只就行装略做检查就出发啦。

  有一个说法:一是要到开灯人家的门前按铃;二是要到有灯彩布置的人家按铃。其实,这只是一种常识的说法,并非通例。我们看到,绝大多数住家都是亮着灯、而且是有糖果准备的,有的并不一定布置有灯彩。好在我们到的正是时候,有一些小朋友已经到了,而且陆续增多。这就好办。开头,在小妈妈的呵护下,她怯怯地按门铃;有时候还拉着小妈妈的手帮她。后来人多了,干脆就跟着一拨拨的小朋友排队领糖,无需按铃了。每回领了糖她就跑到站在远处的我们跟前,把新领的糖果放到我们拎着的大口袋里。那种颇有成就感的神情可真是感人呢!

  各种肤色的小朋友们,都在今晚聚会在这里了。他(她)们有的穿着新衣扭扭搭搭,有的拿着道具蹦蹦跳跳,带着他(她)们来的妈妈、爸爸、爷爷、奶奶们站在那里看着,会心地笑着。稍大一些的小学生们,是成群结队的同伴,他们就有不少人化了装;更大一些的,就装了鬼,在天色有点黑洞洞的街上走——幸亏我们碰到的还不多。 

  有的住家很精心地布置了灯彩:南瓜灯当然是主要的,还有的是连环彩灯,也有的是传统的白色蜘蛛网,骷髅厉鬼,等等。有的还把车库布置成了鬼屋,阴森森的,还播放着鬼话、鬼歌、啪啦啦的鬼声。幸亏后者也不多,一、两家就是了。而最为精心布置的一家鬼屋竟是一对老夫妇的杰作。在一串串鬼话连篇之后,还有吓人一跳的鬼声——见了较小的孩子去,到了这会儿他们就叫“快走,快走!”怕吓着小一点儿的孩子。

——他们一定是在今天又回复了童心的老顽童式的快乐人吧。

  我们有个感觉:各家的“热情度”还是有些不同的。中老年的主人相对要热情的多:他们有着同自己子孙辈相比附的感情;孤老的人们还因此激起了多多的追忆。有些小娃娃错过了他们的门口,他们就热情地叫着“Hi!come here!”

  也有些勉强应付的中青年家庭,大概是上班的白领族吧。工作太累了,没心情,也没情绪。可以理解的。

  一个多小时很快就过去了,走过了有20多家、领糖也有好几斤了吧。天色已经不早,有点冷了,也累了,就去麦当劳吃饭,也借此休息一会儿。门口遇见一拨化装的年青人,显然是中学生,看见我们正在照相就主动凑过来,我们一块照了几张像,以此留念吧。

  Halloween源起至今已经2500年。据说是住在英伦三岛、爱尔兰、法国一带的塞尔特族人,把每年的10月31日作为欢庆秋收、祈望来年的送旧迎新活动。他们认为这一天是天神显灵的日子,也是鬼灵力量最强大的一天,鬼魂附身是他们的最怕。因此,就要点篝火、带面具,好把鬼魂吓走或是引走!后来,到了四、五世纪,强大的宗教势力告知人們,万能的神会为他们赶走鬼魂,并把这一天改为上帝死亡日!再后来,演变成了今天这样一个孩子们和年轻人的节日。
  从“惧鬼附身而驱鬼”的“鬼节”到“万神至圣而除鬼”的“神节”,今天,它似乎像是一个“甜爱同心”“童乐童趣”的“童节”了。几千年的文化境迁告诉我们:形形色色的鬼神实不可信!这世界需要的是更多一些甜美和关爱,更多一些童趣和童真!

                                   ——2006年11月1日拟稿,3日增改完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