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忧草观察】不叫春的“倒春寒”?

(2012-04-02 06:48:28)
标签:

韩寒

方舟子

倒春寒

汪忧草

文化

分类: 忧草观察

【忧草观察】不叫春的“倒春寒”?

文/汪忧草 2012-04-01
 
今年的“倒春寒”来得有点早:两个月前的1月15日,一位名为“麦田”的网民发表博文《人造韩寒:一场关于“公民”的闹剧》,质疑作家韩寒才华,称韩寒的文章很可能由父亲和路金波代笔,并称韩寒“雇团队”为自己写文章,由此掀开了大幕;然后,著名“打假人士”方舟子粉墨登场,接连发表《造谣者韩寒》、《天才韩寒的文史水平》、《韩寒的悬赏闹剧》、《“天才”韩寒的写作能力》、《“天才”韩寒参加新概念作文比赛之谜》、《“天才”韩寒创作<三重门>之谜》、《“天才”韩寒作品<求医>分析》等等博文,指称韩寒作品“代笔”、“水军”、“包装”。
 
确切地说,今年的“倒春寒”与春天并不相干,而与韩寒有关:今年的“倒春寒”是一场无关春天的“倒春寒”,我们姑且说,这是一场不叫春的“倒春寒”。
 
清明时节,韩寒手稿集《光明与磊落》今日正式出版。据报载,该书包括了韩寒的《三重门》全版手稿、未采用手稿片段、同期相关创作杂谈。这也是经历“方韩论战”后,韩寒首次出新书。(《重庆晨报》4月1日)

 

韩寒不输就是赢

 

也许对于这个扰攘多时、战况惨烈的“倒春寒”,我们可以清扫一下战场了;但稍稍留意,我们就不难发现,这场“倒春寒”带给我们的却是满目苍夷、“一地鸡毛”。明星的粉丝、双方的棍子、左右的公知在一起混战:骂街的骂街,挖苦的挖苦,“帮忙、帮闲、帮凶”们各得其所;高度被拉低,过程无营养,结果失意义;这么一场没有高度、民粹十足、言辞偏激、娱乐主导的闹剧,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文化人的丑陋与虚伪,也看到了中国文化界的功利与短视。

 

原本,韩寒可以轻而易举地成为赢家,只要他谦卑地面对大众的质疑,低调地回应质疑,毕竟对于这种文坛论争,质疑方需要提出富有说服力的证据链,需要人证、物证、旁证。基本上,证明一项东西根本不存在是不可能的,这才是为什么说要“谁主张、谁举证”。所以,举证的责任落在倒寒派身上。按照法理,每个人默认都是无罪的,你主张某人有罪,那么你要提出证据才行。同样,在科学界,你突然提出一个观点,自然要你举证,用科学的方法论证你观点的正确,哪有让别人举反证证明你错误的道理?

 

但韩寒的进退失据,让本来非常有利的局势变得对自己不利——他一会儿高调地悬赏重金,一会儿又在博客里开骂,一会儿匆匆刚忙退推出骂战,让人感觉他疲于应付。自然,他的数以千万计的粉丝到处骂街撒泼,也给人不好的观感。

 

所以,韩寒倒在神坛上,与其说是因为方舟子穷追不舍,倒不如说是因为他自己处理不当;韩寒本来可以不输,但却输给了他自己。当然,韩寒的输,只能算是小输,因为30岁的人毕竟来日方长。他如能吃一堑长一智,前途无可限量。

 

方舟子成了“铁匠”

 

在这场“倒春寒”中,方舟子同样也输了。但他不是输给了韩寒,而是输给了“方舟子逻辑”——方舟子一再遵循的“逻辑”似乎就是:既然你的孩子长得不像你,反倒是很像你老爸,那么,这孩子肯定不是你的,只能是你老爸的。比方说,方舟子认定韩寒外语不好,那么大量引用外文的《三重门》就是韩寒老爸代笔的;又比如,韩寒作品《求医》写到看医生的经历,而韩寒既然是体育特长生,他老爸却是因为肝炎退学,那么这作品又是老爸写的了。这样的“逻辑”,推导出来的结论自然没有很大说服力。

 

浏览方舟子的新浪微博,有一个很有趣的“发现”:他几乎每天都在微博里宣布又有新的“铁证”,能够证明韩寒造假,以致网民们笑言方舟子“打铁”。只是,靠这些不合逻辑的“铁证”,非但证明不了什么,反倒是让人觉得方舟子如今已经改行,当了“铁匠”。

 

由方舟子“打铁”,我联想到了一位魏晋名士。

 

对,就是嵇康。《晋书》上说,嵇康“性绝巧而好锻”。不过,嵇康打铁基本是免费的,他自己开了个铁匠铺,四邻乡亲找他做个镰刀之类的,只需一顿酒肴作为对价,他就二话不说,点燃炉火,拉起风箱,抡起铁锤。所以余秋雨说嵇康“打铁以明志”。

 

嵇康乃魏晋名士领袖,其风神超妙玄心独会处,亦冠绝群伦。钟会也是当时著名的才辩之上,索仰嵇康风范。《世说新语》载:钟士季精有才理,先不识嵇康,钟会邀请一班时贤,一起寻访嵇康。当时嵇康正在大树下打铁,向子期在一旁为他鼓风。嵇康扬槌不辍,旁若无人。过了好一会儿,钟会等人离去,嵇康就问:“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回答:“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倘若方舟子在微博里“打铁”,也能修炼出嵇康那样的“魏晋风度”,那倒也是一桩幸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