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时尚/名品 |
《纽约派对季节》
作者:Lauren Weisberger
译者:王肖练 景深
定价:25元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如果你记得Sex & City中Samantha的形象,并曾以为她的时尚、嚣张、乃至滥交是夸张,那么Lauren女士的这本新书一定能说服你相信,夸张的不是剧情,而是曼哈顿的实情。能写出《穿Prada的女魔头》的Lauren Weisberger势必最明白,时尚杂志和公关公司的关系是如何扭曲纠结,公关是穿针引线,是无中生有的高手,是以活动和人物来吸取眼球、换取利益的超级搞手,公关是时尚的推手,是媒体的供应商,是大众羊羔欣欣然跟随的牧羊犬……这本新书貌似离开了穿Prada的时尚杂志女主编,但换汤不换药,甚至更犀利地将时尚界幕后的新闻一五一十地兜底爆料。
?/P>
贝蒂在瑞士银行的工作好好的,表面风光而已,每周工作数量超过80小时,老板让人恶心,连约朋友吃午餐都得像特工一样神不知鬼不觉。贝蒂是个从小爱写作的乖女孩,同性恋舅舅就不停撺掇她放弃那可怕又无聊的正经工作,加入他那光鲜时髦的行业。所以,当贝蒂终于一气之下辞职后,她是主流世界中的逃兵,却因舅舅引见,而成为时尚世界的新丁。一开始,一切只是惊喜。
当银行家或许不是最后一个知道鳄鱼皮的柏金包的,但一定不会是第一个。贝蒂懵懂进入了凯利的小型公关公司,面对办公室里的男女妖精们,列席3小时的冗长会议——只为了讨论某活动的邀请名单,她最好的发言是建议把史莱克电影首映式的红地毯改成绿色。就这样,她也许无需每周工作80小时,但日日夜夜都背负着“公关人”的头衔,白天在办公室戴着耳麦打无休止的电话,学习野心勃勃的女老板和女前辈的公关秘笈,也免不了到动物墓园般(全部是真毛皮)的老板办公室面对庞大的、3万多各界名人的详细资料库说一声“哇!”
贝蒂很快发现,做了公关人就可以不用在至潮夜点门外等候排队进入,同样,公关人在白天是可以不吃饭的,在夜里则借着时装派对或化装舞会之名义,尽可能露出足够体肤,聚集在你身体上的艳羡目光和你的裸露度将成正比。她也不惜刷爆卡、用去银行时代的所有积蓄,去置备行头——要知道,凯利包和麂皮鞋只是初级,全黑装扮不管多大牌只是保险的上班装,同样一套装扮去最IN的夜店只会沦为被小报嘲笑的对象——如果你有幸被登上小报花边新闻的话。
偏偏,贝蒂这个初涉公关时尚夜场的黄毛丫头真的上了花边新闻。莫名其妙的,她和全城女人都仰慕的、最有谈资的英国贵族公子搭上了关系,第一夜是宿醉后的茫然,当她听到这位英俊王子因为管家用热水洗了昂贵床单就辞退她时就应该相信直觉——这是个无疑的、同性恋。但王子和灰姑娘的邂逅迅速上报,成为本季最八卦的新闻,她这才发现,自己百口莫辩,清白也好,风流也好,全都成了媒体的谈资,公司上下为之雀跃,因为牵扯她的八卦就意味着公司免费赢得了上版面的机会。就这样,三次五次下来,她也习惯了和菲力浦这位贵族公子的假绯闻。
在时尚公关界,你认识什么人就等于拥有多少资源,能抢占多少媒体版面就等于拥有多少知名度。这是个不用实物、不用股票、不用明码标价来衡量的世界——主流世界,从某种意义上,是的。贝蒂在真假绯闻中只是一颗小卒子,甚至她爱上的门卫萨米也不得不看在六位数酬劳的面子上,担当某女名流的“私人助理”,他们的恋爱只能夹在堂而皇之的夜店秩序、偷偷摸摸的狗仔照片中蹒跚前进,若没有百分百的信任恐怕是不行的。加入这本书有一半在说时尚界各种丑陋交易,那么,好在还有另一半在努力圆满一个浪漫爱情故事,聊以慰籍人心。
看这种书,向往Samantha的都市女们将一边受尽诱惑、一边忍受挑战。时尚风光的曼哈顿啊,连恋人都需要变异基因狗来维持或毁灭同居,更遑论价值几千万、名人数百位的疯狂派对了,简而言之,那里,雌雄莫辨的妖冶动物凶猛暗伏。
《身份的焦虑》
作者:(英)阿兰 德波顿
译者:陈广兴 南治国
定价:21元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在他人眼里,我是怎样一个人?我是个成功者还是失败者?每个人的内心,潜藏着对自身份的一种难言的“焦虑”。可有谁曾真正的审视过这种身份的焦虑呢?睿智的德国波顿做到了,他首次引领我们直面这一人心深处的焦虑“情绪”。援引艺术家、思想家及作家的观点与作品,抽丝剥茧地剖析身份焦点的根源,并从哲学、艺术、政治、宗教等各个角度探索舒缓和释放这种焦虑的途径。
《寻访行家》
作者:(德)加布里艾勒 格特勒
译者:丁娜
定价:28元
出版社:三联书店
本书所采访的德语国家32位各行各业公认的专家中,约半数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著名人物和新兴应用科学领域的代表,另一半则活跃在全然普通而实用的行当中,也有少数人从事着具有异国情调的职业。在对被访的专业领域进行简介、描述其职业活动之后,有更加私人化的第二次采访中,作者只是偶尔提问或插话,而任被访者自由呈现,甚至会诱导出激烈的抗辩——这些行家不仅具有非同寻常的渊博知识,谈到自己的工作尤其热情满怀。作者以对细节训练有素的眼光描写各次访谈的环境,且始终保持着某种距离,从不做出评价,以致读者常常会忘记提问者的存在。无论是管道工还是理论物理学家,助产士还是法医,透过善解人意的女提问者的眼睛,极端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工作领域得以呈现,堪称周密、审慎。
《钝感力》
作者:(日)渡边淳一
译者:李迎跃
定价:15元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钝感力”是一种“迟钝的力量”,既是医生、又是作家的渡边淳一告诫现代人,不要对日常生活太过敏感,钝感虽给人迟钝、木讷的负面印象,却能让人在任何时候都不烦恼,不气馁,恰似一种不让自己受伤的力量。这也是这位年过七旬的医学博士的人生感悟。作为一种为人处世的态度及人生智慧,相比激进、张扬、刚硬而言,“钝感力”更易在目前竞争激烈、节奏飞快、错综复杂的现代社会中生存,也更易取得成功,并同时求得自身内心的平衡及与他人和社会的和谐相处。书中,渡边淳一通过“钝感力”将笔触伸向了更广阔范围的人际关系领域,还从医学角度出发,着力探讨作为现代社会的一份子,如何处理好复杂多变的人际关系,来享受愉快而有意义的人生。让中国更感觉亲近的是,“钝感力”与清代画家郑板桥倡导的“难得糊涂”有相通之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