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陕西书法家王林是我战友

(2013-03-22 14:51:47)

                                 技到无心始见奇——王林书艺管见

    王林是一家企业部门的负责人,也是“隐于市”的书家。作为负责人,他懂得在其位谋其职的要旨,把他那个部门弄得顺理成章,亦深得上下的好感。而作为书家的王林,更深知“冲和”之道,也许这与他温柔敦厚、洒脱炼达的个性有关。做人求心到力到功自到,为书法求真求朴自然成。
    谁都知道,书法作为一门释放情感、抒写性灵的结构艺术,书者要有“冲和”之气,“平和”心境。王林是关中礼泉人,从小就在九宗山的连绵起伏中感受着自然的浑厚和天成。山不崔巍,势不张狂。九座山峰相连,而无断痕斧凿之象。王林从中感受到了书家的气与神对于从事书法艺术者的重要所在。同时,在自然的暗示中,他懂得了曲与直、藏与露、断与连、迟与速、枯与润、行与留、平与侧的对立统一,使他的书法在凝重里透着几分飘逸,在洒脱中显出几分刚健。这正应了宗山主峰昭陵里葬埋的唐太宗李世民在《指意》中的话:“字以神为精魄,神若不和,则字无态度。以心为筋骨,心若不坚,则字无劲健。……用峰芒不如冲和之气”。
    王林学书练书已二十年,在临帖揣摹中不盲从古人,临古人字的态势,求自我心性的界入;摹写古人的骨格,倾注自我的心血。虽然他也知道自己要达到二者浑然天成的境界为时尚远,但他从不放弃,一直坚守着自己从书的念想。他明白,兴到笔随,功到力在,破空横行,才可“不期工而自工”。
    而要达到如此状态,全靠自己的感悟体会,用功修练,似乎很难企及。于是,在朋友建议下,他走出“隐”的自己,走出临帖揣摹的书斋,观察书坛流变,学习当代风格,择贤者为师。经过几番周遭,他认识了著名书法家李成海先生。先生的儒雅和温和使王林看到了自己心性中的东西,先生书法的静逸和洗炼又是自己所喜欢的。再者,先生在书坛名望极高,一看又是性情中人,能拜先生为师,是王林莫大的心愿。王林向先生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先生起初并没有答应。王林也没有放弃,他也不会放弃。他经常向先生讨教,求得先生指点。先生很忙,但先生就是先生,从不推委。在交往中,先生发现,王林不仅仅诚恳勤奋,在书法上很有灵性,更重要的是他在王林身身看到了年轻的自己,执者自己的人生选择,看重自己的心灵呼应,重情感,薄名利,不为书而书,不为名而名,求心性,求自在,很是倜傥,于是便有了师生之缘。
    在先生的指导下,王林的书法有了很大的长进。他在从书的道路上深知:“书若人也,须备筋骨血肉,血浓者骨老,筋藏肉洁,加之姿态奇异,可谓美矣。”(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他同时也懂得:“笔法尚圆,过圆则弱而无骨;体裁尚方,过方则刚而无韵。笔圆而方,谓之遒;体方而外圆,谓之逸。”(徐浩《论书》)因而,他在学习时始终忠实自己的艺术感知,理解前人而不囿于前人,继承先贤而不被先贤所固,追求真情实感,从不矫揉造作。在字里行间写真诚,见精神。
    方家有论:一个书家若是写字时有意为之,刻意求工,那手和笔便被“意”所驱使弄得思想紧张,动作变形,灵性走失,结果字写得匠气在而真气无,那有神彩可言;而无意求工,心存意适,必然腕灵笔脱,挥洒自如,是自己的感情得到最充分的抒写。书法作品不是精心设计出来的,反而是“技到无心始见奇”。从王林的书法作品可以看出,他是有实践有认识的。
    纵观王林的书法,我有一个这样的感觉:冲和之气,自然之风,拙朴之态,儒雅之姿,使其书法天成求真,大象外化,而意凸字显,体格自如。从他送我的书法作品“眠云卧石”的意趣来看,也可以略知王林书法艺术追求之境。陕西书法家王林是我战友

陕西书法家王林是我战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