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灵通这个外国无法生存的产品,到了中国,因为政策的原因,在上世纪末被固网运营商视作珍宝,加以推广来增加收入,再加上国内整体消费水平不高,存在庞大的低端用户群,小灵通在几年里就左右逢源地快速成长起来,特别在二三线城市有很大的市场。国外的朋友感到很不理解,问我,在日本失败的产品,怎么在中国能够成功?有什么诀窍?在我解释了中国的国情和固网运营商的政策限制等情况后,他又问:有朝一日手机的资费下降后,它还能生存吗?我顿时语塞!
几年后的今天小灵通江河日下的消息不胫而走,2006年新增用户数较2005年下降80%!但是总数仍达9300多万的庞大用户群,已经有“挟诸侯而令天下”的能量。面对如此庞大的用户群固网运营商断不敢贸然关闭网络。再说,网通和电信前些年为网络覆盖投下的巨资,还没有收回,他们当然希望这棵树还能多摇下点果子。从国家层面来说,这笔巨大的国有资产如何保值、增值,是一个严肃的问题。目前,唾手可得的一个方法就是“小灵通漫游”,这在技术层面已经没有问题,但却是信产部“明令禁止”的!于是二个固网运营商在山东、四川、湖南、黑龙江等地就多次各出奇招,潜行推出“小灵通漫游”,但是在移动运营商的举报和各地管理局的监管下,往往中途夭折。
其实,网通和电信的想法完全是可以理解的,在商言商,谁都想投资能得到最大的回报。在目前的境况下,笔者认为开发小灵通的多种应用才是小灵通的长生之道!近日,广东电信推出的“超级无绳”业务”就是一例。由此,我们不妨设想是否可以利用小灵通的特点,从芯片着手开发“高速上网猫”、从高密度基站着手开发“高精细定位”、从固话绑定开发“空巢老人报警”等等功能?随着投资的逐步回收,小灵通下降资费也非不可能。总之,小灵通应该还要一定的生存空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