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食
标签:
生活文化美食休闲时评 |
分类: 生活娱乐大杂谈 |
面食
南米北面,习俗使然。对我国来说,南方人多数种水稻,主食就是大米。北方人多数种麦子,主食离不开面粉。
1974春节,我从部队回家探家,家里人告诉我,居民的粮食指标,七成是大米,三成是面粉。很多老百姓不习惯吃面食,做法很简单,一是上街换机制水面,煮面条吃。要不就炒面条,下豆芽和韭菜。潮汕的俗语:“豆芽瘾过面”,由此出实吧。二是在家将面粉渗进水和面,揉匀后,将面团摄成一小块一小块的面疙瘩,潮汕话叫做:“揪面猴”。
有一天,揭阳的大舅来看我妈,我做了一碗荷包蛋给他吃,他赞不绝口,说我的厨艺可以去当厨师。其实,我就在锅里加了猪油,葱花、味精而已。我在部队代理过一年司务长,学会了做馒头、花卷,包饺子、包子,炸油条、炸酱面。做碗面条,对我来讲小菜一碟。
在部队,逢节就杀猪。一头300斤左右的长白猪,正日全连会餐一顿吃掉大半头。次日包一次饺子,吃掉五分之一。第三天包一次包子,又吃掉五分之一。第四天下一次面条,基本把猪干光了。
据说日本原来也是以大米为主食,后来有位日藉华人发明了鸡汁面,普及以后,日本人也喜欢吃面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引进了快速面生产线,后来我们也会生产快速面设备。澄海外砂镇(现属龙湖辖区),有家新加坡企业叫“泰兴隆”,生产一种非油炸的快速面,叫“蟹皇面”,小孩和大人都喜欢吃。他也在江苏等地设厂。
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改革开放以来,外省各地的务工人员蜂拥广东,同时也带来了各式各样的面食:兰州的拉面,四川的担担面,山西的刀削面,陕西的皮带面,上海的阳春面,北京的炸酱面,安徽的板面,客家人的绘面,潮阳塔脚干面,外砂鹅肉面。超市的碗面,快速面,面饼、挂面五花八门。
东北的饺子,重庆的抄手,北方的水饺,上海的馄饨,汕头的牛肉饺子。现在汕头市面上,特别是菜巿场,总有生的和熟的水面出售。还有饺子皮。而包好的饺子,内有各种馅料 ,任选不恼。
天津的狗不理包子,苏州的灌汤包子,杭州小笼包,广州的叉烧包子,西安的肉夹馍,武大郎烧饼,新疆的馕,北方的烙饼,千层饼,韭菜盒子,油饼、油条,应有尽有。
洋快餐就是那几家: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汉堡大同小异。我们国人也有人开店仿洋快餐。
面包、饼食、蛋糕店星罗棋布大街小巷,以前汕头市饼干食品总厂生产的各式饼食,如月饼、夹心饼干、罗的糖,老小咸宜。
北方人来汕头经营面食,丰富了汕头人的主食品种,逐步改变部分汕头人,特别是青少年的口味。我每周都要吃两三次面食,“面面俱到”。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