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众行业(1)
标签:
生活文化历史休闲时评 |
分类: 锦绣河山家乡好 |
小众行业(1)
汕头人口众多,自然资源有限,社会分工明确细化,社会服务业也就比较发达。随着社会的进步,关系民生的一些行业,有的已经淘汰,有的逐渐消失,如果你不去留心观察,有的就熟视无睹,不以为然。最近,我对此也来了兴趣,作一下记录。
挽面对年轻人来说,非常陌生。在改革开放以前,男人可以到剃头铺,也就是理发店去理发,俗称剃头。发型大致三种,一种是直接用剃刀将脑壳刮干净。我当兵在重庆江津,当地的男人喜欢刮光头。可能图的是经济和凉快。第二种是理成小平头。第三种是三七分头。
而女人几乎不进理发店,头发长了,如果不留辫子,就直接用剪刀剪短一点。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小时候,我妈也爱美,我见过她涂脂抹粉。所谓涂脂,就是用红纸的边角料来擦嘴唇,用一块偏圆型的白粉来抹脸。这是当年很多妇女的化妆术。我也见过我妈找大门口附近的老女人挽面。老女人在我妈脸上抹上一层白粉,然后用一根结实的纱线,左右上下开弓,在我妈脸上磨擦,就是用纱线卷成细麻花,来拔掉我妈脸上的汗毛。这就叫做挽面。
近日晩上,我在陈厝合的某小巷口,发现有2个中年妇女干着这个行当。我估计,她们的服务对象应该是外地或农村的老女人。年轻的姑娘会直接上美容院,不会来此挽面的。
过来有单位的人是福利分房,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从部队转业,在澄海某单位任职。第三年单位购买一座商品楼,共4层24套。按分房条件细则,我分到2房1厅,基本上没有装修,打扫卫生后就搬进去住了。当时无房户少房户的员工很多,能分到房子就不错了。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有很多市民装修新房子,喜欢在客厅或者房间,挂上国画或者墨宝。一是既有中华文化气息,使之篷壁生辉。二是表现房主的文化水平和欣赏能力。当时的书法字画很有市场,成为时尚。
现在汕头的书法市场有价无市,经营惨淡。我有一个经营了20多年画廊的朋友,早就收摊了。我家附近的一家字画店王老板,他的书法拿得出手,有单位或个人需要,他赚点润笔费。同时,他还举办书法培训,平时收几个学员。以此来不忘初心,坚守阵地。现在汕头经营书画店的屈指可数,我看不会超过50家,或许更少。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