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地标与民生

(2012-10-18 11:10:06)
标签:

地标

民生

生活

文明

杂谈

房产

分类: 饭后茶余龙门阵

地标与民生

据媒体披露:近期有关各地建设摩天大楼的消息争相见诸报端:被网友赠名“秋裤楼”、高301米的苏州“东方之门”还在持续发酵,就有消息称湖南长沙望城区拟建设一座高达838米的摩天大楼“天空城市”,比现今的“世界第一高楼”迪拜塔还高10米。而在此前,传原高606米的武汉绿地中心,准备增高30米,一跃成为“中国第一高楼”……各地高楼拔地而起,大有“一楼还比一楼高”的架势。有数据显示,中国五年后或拥有上千座摩天大楼,超出美国4倍。

“摩天大楼作为城市标杆直观展示城市地位和形象无可非议,很多情况下也是通过土地商业开发优化城市环境招商引资之举,但要与城市发展水平和市场需求相匹配。”在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秦惠民看来,一味求高使得国内城市建设千城一面,缺乏特色。二三线城市的摩天楼更像是某个城市“地方政绩”、“形象工程”的一种炫耀,缺乏对城市配套交通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考量,难免沦为华而不实的摆设。“还有的情况是在不同城市、不同地区间楼高只相差几米,成为地方间暗自攀比的筹码,这种现象是非常不健康的。”秦惠民认为,摩天大楼遍地开花,暴露出部分二三线城市发展的盲目性。

咱们中国人是爱攀比,一些地方的官员热衷于房地产业,图的是税收;热衷于高楼大厦,因为高的东东总比低的好,高的看得见,万人景仰;他们把高楼当作自己的政绩,好象楼高政绩自然就高。其实这“更上一层楼”,虽然“一览众山小”,但也“高处不胜寒”。记得上世纪90年代后期,偶曾送儿子到南京上大学,回来经上海登东方明珠时,偶既看到浦东新区的高楼大厦,转身也看到参差不齐的老市区,低矮破旧的民宅,它与现代壮观气势并不匹配啊。不知怎搞的,楼房越来越高,房价就越来越高,对老百姓来讲,就是高深莫测,高不可攀。

作为老百姓,关心的是社会民生,关心的是家庭和睦,家中老少起居安康,工作学习能否进步,家长里短,衣食住行,一天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落实,物价少来掌声,治安是否可以高枕无忧,夜晚睡得安稳。这样的社会才能“河蟹”。

多年来,政府办公的房子好了,不是一般的好,老百姓的房子能更好才行。官员的政绩不是在嘴上,不是在会上,不是在纸上,不是在高楼大厦上,而是在老百姓的民生改善上,在物价的调控上,在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上。总之一句话,官员的政绩,老百姓全看在眼里,全装在老百姓的心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在红灯面前
后一篇:重阳思老人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